因此,香港智库现在把越来越多的资源放到倡议上,把产品面向“客户”,即利益相关方推广,包括开研讨会、写文章、做广告,希望社会认可智库的观点。
香港智库为何发展得不全面
第二个功能是政治人才的培养。在外国,政策和政治人才密不可分,刚才两位都谈到了,它们有“旋转门”制度。智库进可攻退可守,智库的人可以从政,从政者退下来可以留在智库里,这是他们能发展的比较好的外部环境。香港政府是由公务员当中的政务官主导的,还有很多谘询委员会。受政务官文化影响,长期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形成了几种倾向。第一,重论据不重数据,尤其是传统的政务官,他们由某种理念去带动,不是很重视数据。第二,重市场不重长远规划,这对于智库要着眼的长期规划不利。第三,重顾问研究不重学者智库,香港政府有很多顾问研究,版权属于政府;学者和智库比较独立,顾问则是在设定框架之内做一些符合政府构想的东西。这三种倾向让我们的智库没有发展的很全面。
在香港有规模的智库屈指可数,十个都不到,很多与个别政党或政治人物关系密切。而政党在香港是很负面的概念,不少参政的组织首先是以智库为名,导致很多人怀疑智库的独立性。香港大部份的智库都走小而全路线,不同政策研究的多,深度不很够,愿意长时间做研究的人也比较少。
近几年,智库的涌现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这个行业虽然我做了多年,惟社会认知度不高,我跟亲朋好友说我是做政策研究的,大家都不太知道是什么。更多的是问是不是当官员或要不要参选。经过政改和占中以后,如果有更多年轻人愿意花时间从事政策研究,对社会始终是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