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辉:经济问题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谢明辉
|
台湾面临的经济困境,表现在出口不振、内需萎缩、投资大减等。受到出口衰退的影响,许多工厂必须调整库存与减少产出,有些工厂甚至选择歇业,所以许多公司都在精简人力、放无薪假甚至到裁员等等,加上薪资下跌,直接影响民间消费,造成内需萎缩与投资大减。
行政院主计处公布,2月失业率达5.75%、失业人62.4万人,季调后失业率5.63%,受失业波及人数136.5万人,中高龄失业人数13.8万人,皆创1978年有调查以来新高。
马英九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效果
马英九执政近一年,提出了许多振兴经济的方案,例如:发放消费券、扩大内需、举行江陈会、开放陆客来台光观等等。首先就发放消费券来说,800多亿的消费券,的确发挥了功效,各大商家也都明显感受到业绩有些微的成长。
马政府执政后,两岸关系大步展开,江陈会也顺利地扩大两岸经贸合作,排除两岸之间经济整合的阻力与障碍。
开放陆客来台观光不但可以增加消费,刺激台湾经济,而且观光产业也可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对降低台湾失业率会有很大帮助。为永续经营台湾的好山好水好文化,如何提升整体服务品质,营造真正有文化创意气息的观光景点与资源,是执政者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此外,为了救出口,央行让新台币贬值破34元,创四年多来新低。贬值能否救出口,其实有两派的说法,“经建会”主委陈添枝认为,贬值绝非对抗金融海啸的良方,但产业只却支援贬值救出口;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惠林解释,汇率高不一定好,汇率低也不一定不好。央行应该让市场自由运作。
张亚中:台湾所有经济问题的讨论
都不可能再回归理性
张亚中
|
我先回应洪委员的谈话,洪委员特别是提到1992年到2002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我个人的研究认为,台湾从1995年开始已有逐渐衰败的迹象,从1993年台湾开始推动进入联合国开始,台湾内部开始进行一场国家与身分认同的再造过程,从此,台湾内部经由选举进行认同与身分之争,耗损了台湾的发展元气,经济政策与政治立场混在一起,理性思维受到挫败,台湾开始走下坡。
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当一个社会的政治出了问题的时候,经济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前的台湾,不管是经济的转型,还是ECFA要不要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可以是政治问题。当台湾的政治情境陷入非理性、族群挑弄的时候,经济问题的讨论不可能再回归理性。
若没有中国大陆这个载体
台湾在全球将没有任何舞台
我补充一点,过去拜冷战之赐,搭着美国的列车,台湾经济不断繁荣;当冷战结束,全球经济重整,特别是中国大陆经济崛起,对台湾来说,必须透过中国大陆这个经济载体,才有可能在全世只攻城掠地;若抛弃中国大陆这个载体、或刻意忽略这个载体,甚至将载体当作敌视的对象,台湾在全球将很难再有机会。
换言之,我可以大胆地说,两岸经济如果不整合,台湾很难找到全球化发展契机。台湾必须要靠两岸整合,然后才有能力与机会到全球舞台发展契机,然后再靠全球化的能量回馈,在两岸经济整合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台湾的地理位置之于中国大陆,就像英国或丹麦之于欧洲大陆。英国、丹麦在二战结束时,曾想摆脱欧洲经济共同体,独自发展自己的欧洲贸易自由协会,但是最终还是没办法抛弃整个欧洲大陆这个载体,而选择加入欧洲共同体。就地缘经济来说,台湾怎么可能不掌握中国大陆这个经济体?所以,像这些理性论述若能够清楚辩论,ECFA要不要签,根本不需要浪费时间讨论,赶快做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