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南疆“特区”

http://www.CRNTT.com   2010-06-30 12:26:55  


 
  但是,谢依合来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

  谢依合来人被其他维吾尔族叫做“阿布达里人”。虽然对这个词语的意思在学术上还有一些争议,但罕南力克镇副镇长阿丽古想了想说,“阿布达里”维语就是乞丐的意思。

  行乞是谢依合来村传统的谋生方式,维吾尔族民间有“不会行乞的阿布达里人是个没手艺之人”的说法。其他维吾尔族农民甚至会在收获粮食后,在麦场故意留下二三十斤粮食“卡皮萨”施舍给阿布达里人。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句嘲笑他们的谚语:“留给阿布达里人‘卡皮萨’,他们还要问你的秤是不是准确。”

  在乌鲁木齐等地,甚至有其他地方的乞丐谎称来自谢依合来。谢依合来人的另一项著名手艺是为他人做割礼。阿丽古说,这在宗教社会也是一种底层职业。

  1000年来,谢依合来村的男人们在农闲时一定要出去乞讨。米专提说一直到他的父亲成为村干部,自己的家族才结束了这种行为。

  他告诉本刊记者,直到现在他们还受到其他村子的歧视。他当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有两个孩子在镇中学上学,老师就笑话他们来自乞丐村。他不得不为此去镇中学交涉。

  谢依合来村的孩子出去上学是一件难事,到现在这个村子只出过一名大学生和很少的高中生。

  因为同样的原因他们几乎从不与其他维吾尔族村庄通婚。米专提说,这样可以免遭嘲笑。他举例说,当地维吾尔族驱赶鸡鸭时有这样无心的口头禅:快回窝、这些要饭的鸡鸭!

  在他的记忆里,从80年代起有几个本村男人在外面结婚后把妻子带了回来。但是到今天还没有谢依合来的姑娘嫁出去过。

  而这些因自卑产生的自闭让谢依合来分外神秘。1000年来他们甚至不知道,在600公里外的和田洛浦县,也有一个自称随“帕塔里。哈孜”从西方而来的阿布达里人村庄。

  对于谢依合来人为何如此落魄有不同说法。芬兰探险家马达汉在20世纪初拜访了阿布达里人的村落后记录说,他们曾在西亚的伊斯兰内战中导致一位宗教领袖伊玛目。侯赛因的死亡,结果被驱赶出家园,其中一部分因参加战争来到新疆,“他们受侯赛因咒语驱使,被迫以行乞为生。无论富人还是穷人,每年都必须把讨饭的布袋背在肩上,到各地流浪乞食一段时间。”

  据此分析,阿布达里人的祖先曾被处以行乞的惩罚。

  当新疆社科院的学者访问和田的阿布达里老人时,他们说祖先与本地的伊斯兰信徒不属于一个派别。在对于阗的战争后,他们因受歧视还曾武力反抗喀喇汗的统治者,最后被刺字发配到此,所以他们的村庄叫“塔米格里”,即“脸上刺字人之地”。

  全村存款超过千万

  到11世纪末,于阗佛教徒的反抗被最后镇压,伊斯兰教取代了佛教在南疆地区的正统地位。

  米专提说,村里的老人曾告诉他们,埋葬哈孜的那7个人生无所依,于是开始乞讨。

  他回忆说,1958年时新来的区委书记曾经想解决谢依合来村的行乞问题,把全村273户中的243户迁到邻近村子,只留下村干部并从镇上迁来40户。

  这个区委书记因此被调离。他刚走,不但人们大都迁了回来,新户也都走掉了。

  第二次是1976年,上级派了工作组下来,让村民按照“出去3个月、在家9个月”,“出去6个月、在家6个月”,“出去9个月、在家3个月”的分类进行登记。最后要求“出去9个月、在家3个月”的写保证书,不得外出行乞。

  “有两个人偷偷跑出去,被邻县民兵抓回来,还拉到镇上批斗。”米专提说,工作组一撤大家还是继续外出。

  这种情况到90年代后期逐渐改善。安外尔江。麦麦提说,年轻人出去行乞经常挨骂,“人家说你到我这搬一天砖还50块,我为什么施舍给你?”慢慢地,年轻人就不愿出去了。到今天,只有一些50岁以上的老人还按习惯在农闲时出门行乞。

  麦麦提觉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年轻人现在不行乞也可以找到活路。谢依合来村有278户、2130人,只有800亩耕地。过去年轻人不出去行乞就没饭吃,“50年代200多户、1000多人种这些地都没法生活。”

  时间转过千年,谢依合来现在有20%的人常年在外做生意。

  镇上的信用社里存的都是谢依合来村的钱。麦麦提犹豫了一会告诉本刊记者,全村存款突破了1000万元。阿丽古说,这个小村子在全南疆恐怕也是最有钱的。

  米专提说,现在外村的姑娘们都想嫁到谢依合来,“我们村地少,不用做农活,姑娘嫁过来就在家享福。但是她们的父母都不同意她们嫁给阿布达里人。”

  不过,看起来谢依合来人外出的问题就要解决了:一个叫“特区”的新事物就要来到喀什。山东来援建的内地人说,那时喀什、疏勒以及罕南力克都会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巴扎,他们会看到更多过去1000年都没有出现过的东西。

  (本文史实参考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疆史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