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月刊:台湾主流民意与两岸融合路径选择
http://www.CRNTT.com   2024-11-18 00:11:58


 

  一、台湾主流民意的概念界定与意涵更进

  台湾民意是指在当前台湾社会里大多数人对于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公共事务以及各种现象的意见与态度。主流民意则被认定为台湾民众主体意向的综合表现①,一般应有超过六成的民众具有较为稳定地理解、接受和支持的某种观点和主张。民调无疑是观察台湾社会主流民意的重要棱镜,在多元民调数据的支撑下,岛内主流民意表现出高流动性,如“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救经济”“撤飞弹”“民主自由”“反独”“反统”“台湾主体意识”“维持现状”,等等都曾被称为台湾的“主流民意”。对此,涉台研究学者叶世明指出推动民意形成的有关议题之间存在关联性,台湾特有的政治环境和议题,如统“独”立场、民族认同等具有高度稳定的特性。②不过,陈孔立教授指出,“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其中“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③从民意到认同的研究表明,在判断“主流民意”时,更重要的是及时辨别相关民调所显示的是民众对当前形势发展作出的“意见反映”,还是总体意识倾向改变的“态度定论”。

  在台湾社会中,主流民意既是政客迫切迎合、投其所好的,也是各股政治势力想极力利用甚至塑造的“选举利器”。台湾政党贯以遵从“主流民意”激发选民的“随众心理”以获取更多的支持。政党先是抛出结合时事的多元议题,引发民众对该议题的讨论关注,再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展现政党的应对能力),最后通过专业民调机构制定出符合政党“期待”的民调报告,把民意塑造成促其发展的有力武器。政党通常在利用民意支持获得合法性权益后,开始专注于扩展自身行政权力,淡化民意代表功能,甚至借助媒体普及化的趋势,掌控媒体以欺骗性的政治文宣蒙蔽和压制民众中的反对声量,为政党的利己行为树立正当性。如,专权、贪腐、老旧是台湾社会对国民党形象的认知,外加国民党变革的不彻底使其在岛内的发展日渐低迷,其对手党派民进党通过操控媒体(打压反对媒体、培养“政府”网军)、修改课纲等方式对台湾民众进行着“温水煮青蛙”式的洗脑,灌输“台独”理念,壮大自身支持群体,逐步在岛内形成“一党独大”的发展态势。对此,学者研究发现,民进党通过近30年的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已经彻底改变了台湾社会的民心民意(民进党相较于国民党已获得了较多民众的认可与支持;特别是在两岸关系的性质定位与发展取向方面的立场与主张,已获得了多数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彻底翻转了台湾意识形态与社会力量结构,进入到“政治正确”的“政治收获期”,因而已具有长期执政台湾的可能性。④

  现今,壮大后的民进党也难以避免地产生了和国民党一样的问题,专权、贪腐等问题时常被报导出来。这显示出台湾的政党竞争越来越走向以党派利益优先的功利型竞选。政党的竞选承诺往往在获取合法性地位后被抛诸脑后,一度引发民众的不满。而这种不满也成为反对党再次操纵议题换取民意支持的源头所在,但这种为攫取权力利用民意的行为也将促使政党发展的同质化。若是政党失去民意代表功能,政党发展整体基调以恶性为主,民众也不得不经常性地面对在“两个臭苹果,选一个程度轻些的”窘境。长此以往,民众就会被迫去寻找其他更能代表其利益的社群、党派或是媒介来聚集发声,形成更多元的“主流民意”与主流党派相对抗。正如大陆学者陈星指出的“主流民意”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陷阱,由于民意中的价值关怀日益缩减,台湾政治中的对立与对抗会进一步加剧。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