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智库:中华文明 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7-16 00:27:57


 
  文化进入文明的标志,一般有三要素说或四要素说。三要素指城市、文字和金属工具,四要素是在三要素之上加上一条礼仪性建筑。文明要素说最早是由英国一些考古学家根据西亚文明发展情况提出来的。近来中国学者提出文明社会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部分组成。这种划分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抽象的概括,且更具包容性,但不足之处是标志不明确,不似“要素说”简单明瞭。

  对于中华大地由文化阶段进入文明阶段,目前中国学界的主流观点是:1.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2.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3.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从地域版图来看,中国早期文化影响较大的有:长江下游的上山、跨湖桥、马家浜、淞泽、凌家滩、良渚等文化;长江中游的彭头山、大溪、油子岭、屈家岭、石家河等文化;长江上游的宝墩、三星堆文化;甘青地区的大地湾、马家窑、齐家、四坝等文化;山东地区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等文化;北方地区红山、夏家店、石峁等文化;中原地区的裴李岗、仰韶、陶寺、二里头等文化。这些文化构成了中国上古的文化版图,最终孕育出中华文明。

  在上述考古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学界涌现出对中华文明源头的多种猜测。在没有可以得到公认的论据之前,各种合理的推测和学说都应该允许探讨,这是学术求真的基本态度。

  二、研究方法

  对于文明起源的研究,主要方法包括研究文献、民俗、考古成果和运用分子人类学方法等。考古成果只能提供资料,考古资料要与文献记载联系在一起,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虽然,在没有获得充分内证性材料支持的情况下,一般不将考古成果或某一遗址背后的族群与文献中的上古人物进行对照匹配,但从逻辑的视角分析历史演化,离不开对历史文献,乃至神话传说与考古成果进行联结。

  按照传统历史叙述,华夏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但是三皇五帝在迄今的考古成果中都无法得到证实。而当各种考古成果与可信赖的历史文献进行对接时,可以得出中华文明演化的大体脉络,这种靠多学科、多领域证据逻辑推测出来的脉络未必准确,却为现有信息条件下尽可能真实还原历史做出有益探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