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 
喀什,这个特区不一般

http://www.CRNTT.com   2010-05-24 09:31:03  


 
  这里被认为是整个维吾尔族最传统的城市生活区。阿米娜和邻居们,被不愿透露姓名的维族学者称之为“维吾尔族的上海人”,斤斤计较又和睦相处。这些“维吾尔族的上海人”围绕每条小巷都有的清真寺、曾经的经文学院,以艾提尕尔清真寺为中心,形成独特的“组团”居住结构。从阿訇、铁匠到阿米娜,都是这个稳固团体中的分子。

  变化在悄悄地发生。阿米娜搬离老城之前,不工作已不再是年轻女人的美德。结婚时,有工作的女孩,婆家给的彩礼高达1.5万~2万元,没有工作的女孩只有5000~6000元。

  另一个变化是,巷子没有以前那么安静。很多年轻人失业,他们时常聚集在巷子口,无所事事或是在没有旁人的时候抽烟。这引发了来自巷子内外两方面的提防。

  2003年,阿米娜的家被拆迁,让给仿照内地的商业步行街。阿米娜一家搬到了现在的小区。这一特意借用汉维两族传说中“香妃”之名的小区,建造4年后的入住率还不到40%。

  搬到新小区后,老街里封闭的时间似乎是被打破的罐中之水,泼到地上,再也收不起来。

  起初住户很少,周围一片荒凉,习惯了繁华的拆迁户们称之为“戈壁滩”。阿米娜的公公老是哭着说,宁愿买个帐篷搬回被拆掉的老屋附近住,也不愿住在新的小区。阿米娜只得和丈夫一起安慰他。

  望着一栋栋空荡荡的高楼,阿米娜内心迷茫。自己所住的单元里,邻居一个也不认识。她在小区里找了一圈,才在不同的楼里找到了三户原先同一个巷子的邻居。原本最熟悉的左右邻舍,则因为拒绝在这里买房而搬到别处,无从寻觅。

  新邻居们花了很长时间去互相认识,但仅仅是认识,不复老城里亲如一家的旧观。大家住在不同的楼、不同的楼层,女人们串门聊天变得困难。阿米娜不再做早饭送给邻居,因为她不熟悉对方的口味。

  传统婚礼的情形不见了。大家楼上楼下为邻,再无法像过去那样互相借房子接待婚礼来宾。

  过去,来宾多的时候,分散在众多邻居家中,每家的厕所也是全部开放的。如今,参加婚礼的来宾上厕所都成了问题。

  有人曾提议,希望政府能够修建公共礼堂以及公共厕所,以便满足婚礼、葬礼等各种集体活动之需,但这一愿望至今未能实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酒店。

  婚礼的热闹程度远不如从前。举行婚礼的人家给同一栋楼中的每家邻居发放请帖,但很多邻居不去参加。

  阿米娜结束了悠闲生活,她开始出门找工作。丈夫在拆迁中失去了工作,全家的收入全靠每人每月100元的低保。

  阿米娜家市中心老房子的拆迁赔偿标准是320元每平米,“戈壁滩”上新小区的价格是650元每平方米。中间2万余元的差价,正好花去全家多年来的全部积蓄。

  阿米娜回到老屋拆掉后盖起来的步行街,想找一份清洁工的活,每月能挣500元她就很满意了。因为不会汉语,她花了2个月时间,最后只好重新回到家中。

  孩子读书要花钱,家人千万不要生病。一想到钱的问题,阿米娜就头疼。这让她对针线活失去了耐性。

  阿米娜的丈夫艾尔肯不喜欢“香妃花苑”这个小区名字。小区内部被命名为玫瑰苑、月季苑、石榴苑、杏花苑、桃花苑以及梨花苑。这些汉语称谓令艾尔肯感到陌生。

  “库木代尔瓦扎”,是艾尔肯以前所住的街道的名字,老人说,意思是“建在沙子上的门”。

  艾尔肯不喜欢新小区的最大原因是,离艾提尕尔清真寺太远。这对在巴扎卖货为生的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老城里遍地是世代做小生意的人。艾尔肯的父亲每天推着小车到艾提尕尔清真寺门前卖东西。初中毕业后,艾尔肯继承了父亲的推车。

  艾尔肯的车上装满了收音机、电池等各种杂货,少的时候一天能挣20~30元,多的时候100多元。每天只需1元管理费,艾尔肯可以将东西卖得很便宜,有赚头就行。

  2002年之前,艾提尕尔清真寺两旁是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艾提尕尔大巴扎,这是养活艾尔肯一家的地方。

  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市场。以艾提尕尔清真寺大巴扎为中心,整个老城区遍布数十个大小巴扎。对艾尔肯这样的手工业者和生意人来说,巴扎是水,他们是生活在其间的鱼。

  2001年发表的《喀什名城保护规划》认为,喀什街巷的构成主要是“巴扎”方式,空间形态、行业性居住与生产销售合一的传统特色非常突出。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唱着歌的叫卖声是喀什巴扎的特色,也是艾尔肯的拿手好戏。

  巴扎的唱卖声可能持续了近两千年。《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前128年,张骞发现喀什(当时称疏勒)是西域三十六国唯一“有市列”的地方。此后开辟的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南线必经喀什。

  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海上航线。欧亚大陆深处的丝绸之路变得萧条。1524年,明朝在西北势力衰弱,关西七卫全部撤入嘉峪关内,划关而治。但喀什本乡人的巴扎,却与庞大的清真寺和经文学院、厚厚的生土建筑一起,如化石一般,以最古老的面貌被传承了下来。

  1949年之后,比以往所有政权都强大的新的中央政府成立,生产建设者以兵团的方式来到遥远的喀什,带来了3层的百货大楼、体育馆和养有动物的人民公园。

巴扎受到的冲击也由此拉开序幕。1990年代末,街上已随处可见外地商人,改变的大幕完全掀开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