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是融入发展与再全球化的新格局。在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法之后,秩序大定,发展就成了首要问题。怎么发展?香港不可能再孤立地发展,它传统的优势不断地被抵消,必须寻求新路。在我们大咖讲书的第二期,王春新博士和大家分享了香港经济怎么转型,谈了很多方面。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融入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与国家一起出发,在全球化的新格局当中获得自己的新利益、新身份和新发展空间。
第七是竞争性与问责性的政治新秩序正在生成。这是我今年的新书《香港新秩序》要重点探讨的。爱国者治港下的香港的新秩序,它的内部竞争性是结构性增强的,即:爱国者建制派内部的竞争性以及问责性会更加强。因为对这些建制派来讲,他们施政的过错或失败,不能再找外部的理由,不再能把责任推给反对派太坏,本土派太坏了等等,他们什么都做不了。现在把舞台交给他们的话,如果他们在舞台上跳不好,只能换一批人跳了。这就叫爱国者治港下更强的竞争性的问责性。严格来讲,我觉得对建制派而言,生活在原来那种游戏规则下是比较容易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做不成事,有理由可以推脱,现在反而是比较难的,必须有真才实干的人才能活下来。忠诚的废物肯定要出局,为贤能爱国者让路。这一套政治秩序其实就是一个更强的民主问责制的新秩序。民主政治的精髓和本质就是问责,就是如果为人民群众服务不好就要下台。爱国者治港模式下的更强的问责,带有中国政治模式的一些特点,但是又结合了选举,它的问责效能是非常高的,所以这其实是香港特色民主政制的一次全新实验:它不是以普选为中心的,它是以贤能治理和问责制为中心的。
第八是香港与国家共进退的愿景。如果不与国家共进退,香港就没有任何可期待的前途。
前面讲了很多导论性的内容,实际上在这两本书里面都有更细致的展开。下面聚焦两本书的具体内容予以导读和解释。
首先介绍一下《抗命歧途》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抗命歧途》是对2019年一整年的修例风波的一个系统分析。2019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理解处于局部角落的香港的修例风波,如果不能够把它放在共和国史和世界史当中是不行的,因为2019年是建国70周年,还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那次广场事件30周年。中国人对时间意识敏感,因为中国人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我们很好理解,就是富国强兵,而“祀”是很讲究的,其中包含“慎终追远”的历史与文明意识及其礼仪规范。对中国古人而言,什么年份发生了什么事,是最重要的历史教育素材和根据,比如说在孔子修编的经书里,其实很重要的一部叫《春秋》。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说明春秋虽是历史的重述,但具有评判当下、评判合法性的功用。所以对重要的历史年份,中国人是把它与合法性、文明记忆与历史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的,这里潜藏着中国大一统的精神秘密和民族信仰习惯。具体到2019年这么重要的年份里,在全球治理领域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中美贸易战表面是贸易战,实际上是美国霸权对中国的终局规训之战。因为美国霸权发现在中国这个方向上出现了快速的衰退,所以需要通过贸易战的方式来加强纪律,并且让全世界其他小弟都知道他还是唯一的王者,可是它确实碰到了钉子,为什么?它实际上面对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种体制和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恰恰就是要打破美国的霸权,使得美国表面一套、内里一套的虚伪做法暴露于世人面前。
我一直都讲,中美贸易战必然是一个持久战,中国坚持的越久,最终形成的中美关系越公平、越具有正义的理性基础。中国就是为世界正义的进步、规则的维护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这种事情只能中国来做。中美交恶是香港修例风波最关键的外部背景,也是强大的影响因素。
在国家治理领域,以香港反修例作为焦点事件,二者是有重要关联的,因为香港的修例风波被美国打造成了贸易战里的一个筹码。本来反修例运动的起点非常微小,它实际上就是港府在自治的范围内修订逃犯条例,解决香港逃犯向外移交的法律程序问题。直接的触发事件就是陈同佳案,要将香港陈同佳移交到台湾受审,可是一个法律的修订不可能只为一个案件的解决提供规范基础,它肯定要连带解决一个规范性、普遍性的问题。香港社会要借助这次逃犯条例修订,能够启动一个特别程序,向外递送逃犯,其实有利于提高香港法治的国际地位,使得香港不会成为逃犯天堂,使得逃到香港的逃犯能经过一定的程序移交回原来的事发地受审,对法治、对司法公正是很好的事情,而且特区政府也完全是在自治权范围内和程序内去推动。可它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力量利用了这次修例,把它包装成一场在2019年反对特区政府、反对”一国两制”甚至反对中央的一个社会运动,所谓的港版颜色革命。
当然这样一个社会运动后面的背景极其复杂,确实我们一些部门的工作存在失误,以为回归之后尤其是占中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浮在下面的力量正要伺机反弹。另外中美贸易战香港牌被利用。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就是台湾。2018年底“九合一”的选举,民进党输了,所以对于后面连任的竞选开始有点紧张,迫切需要抓住一个焦点事件来污名化“一国两制”,对抗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结果修例风波就成了黄金抓手,即所谓的捡到“枪和核弹”,通过修例风波的渲染,利用香港人对内地司法和法治的不信任,以及香港社会的矛盾冲突等等,来胁迫或者说警告台湾人,“今日香港,明日台湾”成了流行语。而蔡英文在2021年的今天,其实有更多的素材可以去操作,比如香港国安法让香港人丧失自由、人权,新选举法使得香港没民主了,你们要敢接受“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将来也有个台湾安全法,也有个“爱国者治台”,也有一个新的选举法,台湾的民主、自由、人权也都没有了。蔡英文完全可以简单炮制出这一套话术,来说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不能接受。我相信她已经做了。这确实是由多方力量造成的一个所谓的“完美”风暴,但过程及结果实际上非常惨烈,难称完美。《抗命歧途》这本书就是把这些来龙去脉展开,调用法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地缘分析等学科知识,聚焦性地进行事件分析和学理建构。本书的目录是两个逻辑的结合:一个逻辑就是按照修例风波的事件逻辑,这其实是一个政治社会学的逻辑,把这个社会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一些焦点冲突事件加以梳理;另外一个逻辑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一国两制”的法治秩序经受考验、冲击与重构加以制度面的分析,属于规范检讨。两个逻辑结合起来,让人们比较有现场感,有理论的纵深,也有一个政策讨论上的思路,来完整立体地了解这场运动怎么起始?带给香港什么危害?怎么收拾残局?中央担负起了何种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