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给予导师研究生毕业决定权,学生的处境会更艰难吗?
http://www.CRNTT.com   2020-09-29 18:57:53


  “硕士小工,博士二老板,博导大老板”。当下,老师变“老板”、学生成“学徒”和“科研苦力”,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饱受诟病。在这样的情形下,教育部表示充分采纳“给予导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的回应,毫无悬念地引爆了舆情。

  “遇到无良导师这下可就惨了,说不定还要被潜规则了”“千万别,这是要人命啊”“导师权力变大幷不意味是件好事”……充分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负起更大的责任,初衷固然没问题,但在导师压榨乃至逼死学生之类的事情时有听闻的情形下,很多网友担心导师权力过大,会让研究生们的处境更为艰难。

  这样的担忧可以理解,但其实不必过度紧张。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尽管有关导师的负面新闻屡被曝光,但无良导师毕竟只是极少数。现实中,尽心尽力、兢兢业业指导学生的导师依然是主流。只不过因为他们所做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份内之事,所以成不了“新闻”而已。换言之,对于导师队伍的整体师德,我们不必过度担忧。

  当然,相信导师的师德,幷不代表就可以放松对导师的约束和监管。在给予导师这一权力之前,首先得确保导师拥有高尚的师德,是真的把学生的培养工作放在首位。否则,就很难避免出现对学生不利的情况。对此,教育部在准备采纳给予导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的同时,也配套了相关的监管举措。在《答复》中,教育部明确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开展相关工作。

  简而言之,在给导师充分放权,给负责任的导师撑腰的同时,通过配套文件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明晰职责边界,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有了这些跟进的举措,导师自然不敢任性而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