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弦:中国——欧盟伙伴
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取向
国际环境变化对双方
经济利益取向的影响
冷战终结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无疑是推动中欧建立伙伴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取向增大的根本外因。
可以说,西欧地区是冷战终结的最大受益者。
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发展,对于中欧经贸关系与各自相应政策取向的加强,有着重要影响。
其一,在这一趋势深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更加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大大加强。
其二,经济因素与考虑在双方涉外政策中的作用,都大为提高
其三,导致一体深化与双方合作需要的加强。
总之,冷战的结束,相对弱化了中、欧外政策取向中的战略安全要素,使得双方都可以从与美、苏的「派生性」关系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利益选择与行动空间,更加「独立地」看待与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则又为双方政策中经济利益取向的加强,提供了理论上的必要性与现实中的可能性。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这种加强最终要取决于中、欧对自身经济利益诉求中的契合点、即「共同经济利益」的明确认定,因为这是双方作出理性选择的先决条件与基础。
中国的利益诉求
从根本上讲,中国愈发从经济角度看重欧盟,是基于一九七八年以后,对国家核心利益与发展目标的重新认定。
文革后中国终于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以促进现代化的实现。自此,中国开始从新的目标出发,重新审视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此背景下,积极加强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对中国自然有着特殊意义,符合其自身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其基本着眼点是:
欧盟「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额,分别占全球百分之廿五和百分之三十五,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且其「一体化进程已不可逆转」,必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西欧属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则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双方各有其经济特点和优势,故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容易形成互利与合作关系。甚至与同属发达国家的美、日相比,欧盟的作用也有其不可替代性。具体而言,中国所最为看重者,有如下几方面:
贸易方面。一九七八年欧缔结了「贸易协定」,欧共体给予中国贸易优惠地位;一九八五年,这一协定为「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所取代),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一)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包括发挥自身与借重对方的比较优势,作用颇大。
(二)有利于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
(三)与发达国家贸易中的「竞争性意义」。
(四)中欧的贸易结构同中美、中日相比,仍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完全替代。
投资方面。积极利用外资,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尽管由于地缘政治、经济等原因,欧洲的对华直接投资,曾远低于美、日,但近些年来则有较大改观,愈益受到中国重视:一是其增长较快,自一九九八年起,增速已超过美、日而居首位;二是具有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且多集中于中国亟待发展的行业(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医药及医疗器材制造业、电子和电器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工制品业、食品及饮料制造业和机械工业等)。
技术引进。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是中国保证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重要条件。由于地缘政治、历史等原因,与美、日相比,欧盟涉及到对华技术出口的政策,较为宽松。截止到二○○二年,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的累计金额,达七百四十六亿美元,位居中国引进技术金额之首。
经济合作。这是欧盟对外经济活动的强势领域。在一九八五年协定框架性安排的基础上,双方合作范围日见广泛。在今年十月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对欧盟的政策目标之一是:「互利互惠,平等协商,深化经贸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从而要「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规划今后五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在经济领域,中国根据自身需要,就双方合作的范围与具体内容,提出了建议或方案,涉及到经贸、金融、农业、环保、信息技术、能源、交通等领域。
欧盟的利益诉求
充分利用中国发展提供的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全力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保持并提高欧洲的经济实力,是欧盟谋求大力发展对华经贸关系的基本着眼点。
经济全球化势头的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中欧经贸关系的不断加强(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两个协定缔结后,特别是一九九二年以来,此种趋向尤为明显),终于促使欧盟愈来愈重视中国的发展,并自一九九○年代中期起,开始认真评估中国发展的特殊重要性,尤其是这种重要性与欧洲经济利益的内在关联,以此作为制定相应政策的基础。
作为积极谋求参与全球竞争、最具影响力的区域组织,欧盟认为,中国的发展,必将直接、间接地影响到欧洲的重大利益,这对欧洲而言,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而为有效加以应对,当对「欧洲所寻求的利益」,首先是中欧的「共同利益」,有一「明确认识」。
(一)从开拓全球市场、参与经济竞争与资源配置着眼,中国作为贸易与投资的重要场所,显然不容忽视。
(二)保证欧洲的「经济安全」。欧盟强调说,这一点「超出」了中欧之间「直接的贸易与投资联系」,如不能很好解决,将危及欧洲的「基本经济安全利益」,故意义重大,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三)政治因素对欧盟经济「利益」与「安全」的影响。欧盟认为,在世界经济、政治因素相互作用加强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强有力的政治与经济行为者」,其内部不稳定,或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紧张化,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对「欧盟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造成「直接的有害影响」。
差异性与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中国与欧盟决计加强经贸关系,确是双方基于内外历史条件的重大变化,对「共同经济利益」认同下的理性抉择。当然,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的是,正如同国际关系中的任何利益互动一样,中国与欧盟都希望,在双边交往中,自身利益能够实现最大化,而为此付出的成本,则能够最小。从根本上讲,由于地位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异,中欧又各有其特殊诉求需要加以维护,这使得双方的政策考虑中,又必然存在着差异性的一面:
种种差异性的存在,都曾给中欧经贸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对此,双方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寻求协调、解决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