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平:从经济主导走向全面合作
战略合作伙伴尚是努力目标
中欧关系确实是有一点变化,就是有越来越走近的趋势。
中国如何走近欧洲
从中国方面来讲,我们对欧洲的认识、对欧洲作用的看法,我觉得经历过这么三个时期:
第一,冷战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想到欧洲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联欧抗苏。其次在一九八九年以后,冷战结束特别是中国出现六四风波以后,我们想到欧洲的时候,更多地还是想到拉欧制美,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利用欧洲牵制美国、抗衡美国,扩大我们的外交空间,这个因素应该是比较重要的。
第二,现在这个时期,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与过去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外在因素的作用在下降,内在动力上升。
欧洲如何走近中国
欧洲开始特别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我觉得还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标志性的事情是一九九五年欧盟发表了第一个对华报告,叫做﹁中欧长期伙伴关系﹂。这个报告定了一个调子,就是欧洲一定要与中国发生接触。
当时欧盟为什么要制定这么一个以接触为基调的政策呢?我想当时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因为九十年代以后欧盟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势头。
另外一点在当时还不明显、但是现在已经越来越突出的因素,在于欧洲人对拉近欧中关系有着一种现实上的考虑。就是中国这么一种力量、这么一个规模,对于好多事情,欧洲自己解决不了,西方自己也解决不了,必须要把中国拉进来。
比如欧洲人特别重视气候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跨国犯罪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如果不与中国接触、不与中国合作,是解决不了的。
就是说,这样一些因素,推动着欧洲越来越接近中国。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目标
目前还不是现实
我感觉,中欧关系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从经济主导型走向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在二零零三年,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这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我看,它更多地是一种目标,是双方想把双方的相互关系再进行提升的意愿,但是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如果从温总理讲的从长期的角度、从一种高度的话,双方可以说谋求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目前更多地还是属于一种目标,而不是现实。
重视欧洲的软力量及其影响
我觉得,中国还是更看重欧盟的经济力量。包括对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我们还是更多地看到欧盟的软力量。比如说,欧洲人没有一个共同的外交政策,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理念。
从这个意义上讲,欧盟现在是一个力量。这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软实力。对这种软实力,中国也越来越重视了。为什么?我们看到欧洲人现在拚命把自己这种理念、思想对外传播,拚命地把欧洲战后五十年一些成功的做法、理念推广到其他地区去。
欧洲战后五十年最大的成功,不是统一思潮,不是统一货币,是其解决了国际关系中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前国家与国家之间战争连绵不断,欧洲国家经历了几千年、几百年的战争,为什么在二战之后五十年,就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好?这个方面的成功,给了欧洲人极大的自信。
欧洲人搞的这一套,就是用带有联邦特色的东西,来管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很有特点的。我们通常讲的联邦,总是讲一个国家内的联邦,是地区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欧洲人把这套思想运用到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主权国家与主权国家之间。现在这一套挺成功了,欧洲搞了一体化,搞了机构,现在欧洲人想把这些东西运用到全球治理中去。全球治理就不仅仅是在欧洲了,不仅仅是解决欧洲的国际关系,而是要解决全世界的国际关系。
对这种理念和影响力,中国是看到了。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要重视欧洲的地位和作用。
所以概括起来讲,能够使欧洲与中国接近的因素,大概就是具体的利益、现实的考虑、双方之间战略的需求,虽然战略需求这一块还不是特别的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