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 
中评论坛:选委会构成与香港特首选举
http://www.CRNTT.com   2017-01-19 00:11:33


 
   建制派得票比率下降

  第一个就是刚才也讲过,选委会选举的组成过程当中,是选举年一系列选举其中一个转折点。由去年甚至前年开始,区议会又好,立法会新界东补选又好,然后到立法会选举,再到最后的选委会选举,也是具决定性的一个,因为决定特首人选,整个过去二十多个月的发展趋势是很明显的:第一就是原先我们所谓的四六比,其实这个差距在回归初期一度逼近到10%上下,即所谓四五比五五,甚至已经跌到单位数字。当然在一个成熟普选的民主地方来讲,就算跌到单位数字,如果两个派系之间的差距长期维持在7%至8%,其实都是一个重大差距。但是无论怎么说,回归前十年,这一趋势是这样发展的。

  但是去年或者今年,分水岭是明显的,其实已经不只是恢复到六四比。其实你见得到,在不少界别或不少选区,无论你怎样定义一个阔的建制派都好,其支持度和得票都是不及四成的,约莫回到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这个数据是重要的,而且这有可能是一个趋势,也就是说有可能从六四比,变成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有无可能变到三七比呢?或者再极端呢?其实这很视乎一个关键因素。

  留意过去这二十多个月的选举结果,年轻阶层的选民结构和投票取向,跟之前这么多个十年,即二三十年来,所谓的后过渡期、1989和1990年开始至今相比,出现一个很根本的分别,从来未试过有一个选举,任何形式、任何主题的选举,从来未试过一面倒的选举结果,在任何界别、任何年龄层从来未试过。也就是说,在以前,无论你是哪一年龄层,不同派系的人总会有一个基本的支持度,而且在不同派别的人之间,是没有一个派系能取得压倒性的多数。譬如留意当年李柱铭、司徒华和张炳良年代的港同盟或合并后的民主党,他们的议席拿到九成,但支持度不是九成。但是再留意一下,我们刚才提到的几场选举,在某一些年龄层,基本上是20岁至40岁,其实很阔的,有很多选区,包括大中小选区,更不必说是一些专业界别,得票比例可以去到0、0、10,没有和波、没有输波,而是10,一面倒。这个现象是普遍的,基本上是全港开花。那这个现象在之前的选举当中,无论经过任何争议,回归政制安排的争议、2003年的争议或者关于普选的争议等后来很多事情,这种选举结果都是前所未见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