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中评社 段晓鲁摄)
|
抢人才、留人才
57. 政府着力抢人才、留人才,措施包括:
(i)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继去年推出“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后,实体“人才服务办公室”将在本月底正式成立,为来港人才提供支援、跟进人才入境后的发展和需要等。明年亦会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区域招揽人才交流和合作;
(ii)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扩阔吸纳世界各地人才网络,11月起,合资格大学名单会增加八间顶尖内地和海外院校至184间;
(iii)放宽签证──即日起开放越南人才来港就业的签证政策,并放宽越南人商务和旅游“一签多行”来港的申请门槛。我们亦会开放老挝及尼泊尔人才来港就业、受训和就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院校;
(iv)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在香港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房地产除外)3,000万元或以上的合资格投资者,可以透过计划申请来港,以增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金融及相关专业服务界别的发展优势,细节今年内公布;及
(v)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为纾缓技术行业的人手短缺压力,职业训练局(职训局)2024/25学年起入学的指定全日制高级文凭课程外地学生,毕业后可留港一年,寻找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此安排会试行两年再作检讨。
成立“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
58. 明年内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推动成立“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善用香港中英双语普通法制度和国际化格局,定期举办法律实务课程、研讨会和国际交流活动等,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人才交流,为国家提供涉外法治人才培训,培养熟悉国际法、普通法、大陆法及国家法制等的法律人才。
成立“香港国际廉政学院”
59. 廉政公署明年第一季成立“香港国际廉政学院”,为世界各地的反贪人员和本地公私营界别举办专业培训,促进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反贪经验,巩固香港在廉政建设的国际地位。
对接国家战略 强化“八大中心”
60. 政府会巩固和持续发展香港在“十四五”规划下的“八大中心”定位,确保香港的竞争力和经济持续发展。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61. 去年12月政府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2023年新兴初创生态系统排名中,香港位列全球第二、亚洲第一。我们会进一步落实蓝图,包括:
(i)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设于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内,由“工业专员”领导,以产业导向为原则,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援重点企业在港发展、协助制造业利用创科升级转型、扶植初创企业;
(ii)促进微电子研发──明年内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引领和促进大学、研发中心和业界合作,包括研究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技术,利用大湾区内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新建成的“微电子中心”明年启用,提供先进的专用基础设施和硬件配套;
(iii)加速建设超算中心,助人工智能发展──数码港明年起分阶段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支撑科研及相关行业的强大算力需求,推动产业发展;
(iv)支援初创企业成果转化──透过“产学研1+计划”,促进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首批申请结果明年第一季公布。我们会把每所指定大学技术转移处的资助上限增加一倍至1,600万元,让大学加强支援技术转移和扩大市场拓展服务;也会吸纳更多海内外知名的初创服务机构落户香港,提供孵化及进一步发展指导服务;
(v)设立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推动下游的新型工业发展,我们会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的企业,提供更多资助,包括为新设生产设施相关费用,以(政府)1:(公司)2的配对形式,提供最多2亿元的配对资助;亦会探讨让计划下的企业可更弹性聘用非本地技术人员,及适度放宽使用资助聘用研究人才的限制;
(vi)推动数据跨境流动──今年6月内地与特区签订合作备忘录,促进内地数据在大湾区内跨境安全流动。我们正与广东省商讨在大湾区以先行先试方式,简化内地个人数据流动到香港的合规安排,便利大湾区内包括金融、医疗等跨境服务提供;及
(vii)设立第三个InnoHK平台──现时科学园InnoHK两个有关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研发平台,成功汇聚全球各地顶尖科研人员。我们会于明年筹备设立第三个平台,聚焦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