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5日电/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厚明文章表示,当前,中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制造业供应链顺畅运转,对跨境物流运输能力、物流运输效率以及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中国对跨境物流运输需求较大。202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总额首次超过40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总额达33.5万亿元。同时,中国对外贸易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物流成本偏高,供应链物流效率有待提升。据测算,从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方面看,工业产品的物流采购成本高达90%,而生产成本仅占10%;从生产流程方面看,物流时间占比达90%,而生产时间仅占10%。目前,中国工业品物流总额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90%左右,现代物流业在提升制造业附加值方面潜力巨大。
文章指出,总体上看,制造业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物流业提供有力支撑。伴随着跨区域合作开展以及产业分工持续深化,传统制造业对物流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从原来的“时间长、批量大、周转慢、品种少”向“时间短、批量小、周转快、品种多”转变。国际经验表明,现代物流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供应链,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业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即从价值链的低端迈上中高端。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发展水平,尤其是提升跨境物流运输能力和效率,是当务之急。
对此,一是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搭建紧密衔接的多元化供应链物流渠道,着力保障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畅通。支持国内相关部门做好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铁路、公路等情况的动态监测,为企业产品运输路线提供指引。二是要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加快推进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供应链物流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重点建设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据流动、数据应用、数据治理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物流网络协同效应,提升供应链跨境物流运行效率。同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三是要引导企业密切关注关键订单进展情况,适时扩大库存容量以及建设海外仓库,有效缓解物流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