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明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3-08-04 08:11:53


要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同时从多个层面入手找准着力点,切实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中评社北京8月4日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推动产业全球布局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基本盘”。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点方向,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重要且必要。
  
  把握趋势性变化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叶振宇文章介绍,中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产业体系完备,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造能力,部分装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产业“大集中、小分散、结网络”格局基本形成。目前,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少数几个基础好、配套完善、接近国际市场的地区,同时也广泛分布在各级大中小城市,布局正在从沿海向内陆城市转移扩散,并通过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相互联系和跨区域互动,逐渐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圈及重要交通通道为依托的“组团延伸—带状扩展—网络联结”的格局。
  
  总体上看,中国现有基础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与此同时,产业布局也呈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趋势性变化。
  
  制造业出现国内国际“双转移”趋势。受要素成本上升、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性制造业出现了自东向西转移和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区扩散的趋势,钢铁、石化等行业大型生产基地沿海布局趋势明显。同时,制造业“走出去”的态势也日益凸显,推动中国制造业布局从国内向国际拓展,产业链配套日趋国际化、复杂化。
  
  产业集聚优势日益显着。传统产业集群正转向追求质量高、性价比高的发展阶段,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推动传统产业集群通过嫁接新技术、开辟电商销售渠道、瞄准差异化细分市场、探索个性化定制等途径加快转型升级。一些地方把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平台载体为牵引带动一批关联企业协同集聚。同时,产业园区作为制造业发展和区域产业协作的主要载体,也正在经历业态更新、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的转型升级过程。
  
  技术进步与现代交通方式改变传统布局。随着发达的高速铁路网建成、县县通高速逐步推进以及数字技术大规模应用,中国产业布局范围更大、伸缩性更强,以往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也能够获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步入快速工业化进程。同时,技术进步与现代交通方式变革的叠加效应正在改变制造业传统布局模式和组织方式。数字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和迭代创新,广泛应用到传统制造业领域,增加了产业布局的灵活性、复杂性和集约性,正在孕育数字生产力布局新形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