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莫让人才繁荣昙花一现
http://www.CRNTT.com   2022-05-23 18:45:04


  毕业季临近,备受关注的“抢人大战”烽烟再起。有报道称,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的遂昌县24个基层岗位吸引来了4名博士、19名硕士,其中不乏复旦、浙大等周边名校中人。江苏北部的阜宁县则一口气引进100名优秀毕业生,均来自北大、南大等重点院校。

  尽管许多报道突出了“名校硕博”“扎堆县城”的字眼,但从全国看,这一现象幷不普遍,且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过,在稳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引发广泛关注自然不足为怪。对此,有人直言不讳提出反对:名校硕博到小县城就业,是“大材小用”甚至是“严重浪费”;也有人举双手表示赞成:高学历人才到县城发展大有可为,体现了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名校硕博选择县城就业,可能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无论是“人才要素的正常流动”,还是所谓“学历内卷的无奈选择”,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名校硕博毕业生作出这样的决定,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待遇好、有编制以及不菲的人才引进奖励,自然是较为实际的考量。但相比物质待遇,东部县城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可能也是他们到县城就业的加分项。

  对于地方而言,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入,是一项颇为“划算”的投资。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就业压力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就业市场持续波动,企业招聘需求有所收缩。双重压力下,人才供给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但也给县城吸引人才提供了更多便利。换个角度看,这意味着县城可以用与以往相同甚至更低的成本,实现对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储备与配置。

  高等教育普及化,也是推动名校硕博“扎堆县城”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2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从16.5万人增加到110.7万人。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但以往研究生就业比较多的科研岗位却没有那么快的同步增长,相当一部分硕博毕业生选择到县城就业,将会成为一种常态,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需要指出的是,就业从来不以地域远近或城市大小来论高低,漂在“北上广深”确实可以通过努力一步步实现自我价值,但回到县城也不是“不思进取的躺平”。对于名校硕博毕业生来说,到县城就业更需要摆正心态,不能眼高手低。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