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县城吸引名校生”,要激励更要良好的人才生态
http://www.CRNTT.com   2022-05-23 18:42:46


  近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一份名为《2022年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入围体检人员公告》的公示名单,引发热议。公告显示,今年遂昌县24个基层工作岗位,吸引了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毕业生,其中博士4人,硕士19人,本科1人。

  前不久,笔者和同事们到湖北中南部一个县级市开展“访企拓岗”。当地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虽然该县很欢迎优秀人才,但由于自身“庙小”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近年来选择到该县就业的“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寥寥无几。与之对比,“县城吸引24名名校生”彰显不同地方在人才吸附力上的“冰火两重天”。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提升一个地方竞争力的战略性力量。伴随着“人才强市”“人才强县”得到越来越多的价值认同,不同地方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发激烈。本硕奖励45万、博士奖励75万,为了吸引人才,遂昌县力度不可谓不大、诚意不可谓不足。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县城吸引24名名校生”固然有利诱的因素,也和遂昌“未来可期”密不可分——近年来,遂昌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数字科创和新型城镇化,多项经济指标位居浙江省山区26县和丽水市前列。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高素质人才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遂昌县花大力气引进人才,彰显了人才观念的重塑与更新。“县城吸引24名名校生”的背后,隐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价值实现的双向奔赴;如果只有编制、奖金等“利诱”却看不到希望和未来,遂昌县也难以吸引众多的名校毕业生。更进一步说,如果只有短期刺激,却缺乏长远的制度设计与配套支持,一个地方对人才的吸引力就难以持续;哪怕人才“引得进”,也难以“留得住”。

  “上的学校越好,将来找的工作越好”,教育分层影响社会流动;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县城吸引24名名校生”是人才“下嫁”,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可是,县城乃至乡镇幷非没有用武之地,名校毕业生只要找准方向,一样可以“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这显然需要地方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梦空间、公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只有真正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才能让一个地方成为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物质刺激固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引才效果,“县城吸引24名名校生”固然可喜,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却需要持续的制度保障和良性的人才生态。如何将引才优势转变为发展动力和人才红利,亦是摆在不少地方面前的现实考题。(来源:东方网 作者:杨朝清)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