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6年5月号,总第101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西部周边安全

  另外一种看法是,中亚地区一直没有地区合作的传统,各种外部的力量活跃,内部的局势比较混乱。他们认为,在所有中亚的区域合作机制,包括独联体框架内的合作机制当中,上海合作组织是最有前途的。因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方式,包括倡导的模式,包括一些非常好的理念。

  对第一种观点,中亚国家的学者普遍持反对意见,强调上海合作组织绝对不能看作是中国进行经济扩张的工具,而是一个维护地区和平、倡导经济合作的一个非常好的区域合作模式。

  中国对多边外交需积累经验
  理论和观念都需要突破

  我认为,上海合作组织作唯一个新型的,也是非常年轻的国际机制,有很多缺陷,遇到很多问题都是正常的。中国现在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特别是与其他成员国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一方面是外交上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确实还缺乏经验。

  由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包括许多领域,不少职能部门都参与了,启动了一系列机制,但缺乏彼此间的协调,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开展多边外交的经验,没有一个总的合作思路,合作的效果也就达不到我们预想的程度。将来随着实践的增多,包括在理论和观念上的突破,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多边外交需要新的思维,需要一种理论框架。比如上海精神,它的理论内涵是什么?如何用它来指导实践?都需要思考。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不能近依靠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加强学术研究,需要理论上的突破。

  上海合作组织最近提出了“双轨外交”的问题,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观念。过去的外交活动基本上是在政府的层面上进行的,现在要建立民间的轨道,推动民间的往来和交流,加深各国人民的瞭解和友谊。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需要民间的广泛参与,特别需要企业的参与。俄罗斯对“第二轨道”的问题也很感兴趣,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思路。

  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要分阶段扎扎实实做工作
     
  从目前来说,我觉得上海合作组织的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这方面。要利用好这种天然的优势,为今后的长期战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上海合作组织经过初创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新时期。我觉得,对“稳定发展”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步伐要稳,量力而行,不能认为再往前走就一定是一马平川,不会遇到艰难险阻。我认为上海合作组织仍然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夯实根基,各个方面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

  从短期来看,我觉得上海合作组织主要还只能是更多地在安全和政治领域来推动,因为各成员国的共同需求和利益,在政治上和安全上体现得比较充分,面临一些相同的安全挑战、遇到了不少相似的难题,比较容易找到共同点。

  经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上海合作组织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压力巨大。但是经济上需要大量投入,现在基本上是中国唱“独角戏”,多数中亚国家经济很困难,无法真正参与多边合作,俄罗斯也不够积极。

  中亚安全体系不断变化
  上合组织还不是地区安全的支柱
  
  中亚的安全格局是由大国来主导的,俄罗斯和美国都想在这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安全体系,使得中亚的地缘政治形势错综复杂。“颜色革命”有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美国之所以在2005年下半年不再竭力推动“颜色革命”,和美国地缘政治战略发生变化有关——美国要孤立伊朗,就要得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等与伊朗邻近国家的支持,如果因为“颜色革命”失去这些国家现政权的信任,不利于美国下一步在中东的行动。

  由于大国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导致中亚的安全体系也不稳定,比如中亚国家刚独立的时候,地区安全体系是以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为轴心,1992年在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签署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当塔吉克斯坦发生内战时,这个体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乌兹别克与美国接近,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了紧密的安全关系,主要是堵住阿富汗对中亚的影响。2005年乌兹别克与美国关系恶化,又与俄罗斯结盟,中亚安全体系发生了有利于俄罗斯的变化。

  另外,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合作框架当中,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之间,是一种结盟关系,而与中国之间,则只是建立了伙伴关系,没到盟友的层次。在中亚国家学者看来,盟友肯定比战略伙伴要高一层。

  中俄在上合组织内的关系
  在未来有虚实结合的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可以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延伸,一个补充,一个发展。没有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没有中俄关系水平的稳步提升,就不可能有上海合作组织的存在。不管怎么说,中俄关系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一,两个大国对该组织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在中亚地区,中俄之间的共同利益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也要看到双方还有不同的利益:其中一个是俄罗斯对中国进入中亚所能够容忍的程度。中亚是俄罗斯具有传统影响力的区域,对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的扩大,俄罗斯肯定是有戒心的;其次,俄罗斯的一个基本政策是独联体优先,把上海合作组织作唯独联体框架的一个补充,先发展独联体,后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第三,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想法,更多地是针对安全问题。因为从俄罗斯的整个国家发展战略来说,经济上是向西的,希望与欧洲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认为俄罗斯应该更多地与欧洲建立一体化的关系。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在南部,普京提出要建立一个“稳定弧”,上海合作组织就是其中的一环,除了独联体集安条约组织以外,就是上海合作组织。从这一点来说,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和北约,一方面对抗,另一方面有妥协与合作。

  所以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的区别在于,俄罗斯的利益需求相对比较虚,中国相对比较实。将来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中俄关系,有一个虚实结合的问题。俄罗斯到底会不会由虚变成实,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不是中国西部的屏障
  而是西部联系外界的桥梁
  
  应该说,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的西部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如果我们谈西部地区需要稳定、需要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

  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直接面对的区域就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几个中亚成员国。中亚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重点区域。我们既要考虑西部安全的需要,也要考虑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