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四千万“待就业” 出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09-06-24 12:14:02  


2009年2月28日,求职者冒雨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广场排队等候入场
 
           贷款瓶颈扼杀了中小企业活力

  遍布江浙和东南沿海的民营中小企业曾经在吸纳农村劳动力上居功至伟,19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同时,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尤其集中在出口领域,在近几年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约占60%,金融危机到来之后出口受阻,这也是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打击最大的主要原因。

  其实中小企业的困局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早已全面显现,在08年上半年开始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中,资金链紧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国有银行青睐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没有良好的解决框架。由于中小企业迫切的资金需求,市场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但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只能以自有资金贷款,不能从市场吸纳资本,否则即是非法集资。中小企业因此难以取得发展必要的资金,抗风险能力也因此薄弱,最后影响到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进城务工

  农民离开土地,走进城市进城并不等于失业,农民固守土地,本来可以一个人种的地,却要全家人来种,也并不等于解决了就业。而现有的户籍制度将农民的职业身份化,固定化,迫使进城农民漂泊无根,极大的限制了城市化发展。

  现在大量沿海工厂向内地迁徙的根本原因,就是沿海地区在得到了外来工创造的大量财富的时候,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廉价住房和子女教育,因此一些原本随着大量外来人口填充,已经初步城市化的乡镇,甚至重新回复农村景观,但事实上,让农民留在城市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仅仅广东一省,高峰时期就有几千万外来工人,如果他们留在城市,在教育,医疗,保险,住房方面将出现很大的内需,也将极大的解决就业,反之,由于他们不能在城里留下来,他们就只能把钱寄回老家,拉动内需无从谈起。

  解决就业难题,关键还是在于老老实实的“治本”——改革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我们不该把就业问题“政治化”,为了一个就业率的数字而把大量精力花在“保就业”等表面工作上。

  事实上,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经济周期,当前中国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亦并非只有消极一面。1970年代末知青返城构成就业的主要矛盾,经过合理的政策安排,反而带来了城市个体户和民营经济的活跃;农村启动经济改革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主要问题,而在改革跟进之后,乡镇企业随之大量涌现,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今天中国的就业问题,如果因势利导,在国企独大、金融垄断、城乡分隔、税收体制等深水区着力改革,未必不能成为新的发展契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