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重返执政与两岸关系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6-08-14 00:32:16  


 
  近年来,多数大陆民众常以一个省的规格看待台湾的政治地位,有意或无意忽略台湾民意中强烈的“国家认同”和对两岸“对等地位”的渴求。因此,两岸民意在“国家认同”问题上屡发冲突,在大陆民众眼中十分可笑的地方刚好是台湾民众心目中十分敏感的地方,反之亦然。例如,当台湾年轻人自认为“台湾”或者“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家”的时候,不少大陆人很可能嘲笑为“自不量力”。如果再出现长期教育培养出来的维护“一中原则”、贬斥“中华民国”符号的事件,两岸民意的直接冲突就会爆发。2012年10月的东京影展事件,2013年11月的张悬事件和2016年1月的周子瑜事件都是典型例子。特别是周子瑜事件,由于发生在台湾大选前夜,其媒体传播效应几乎是一场“完美风暴”,足以影响几十万选民翌日的投票选择,并且成为几天后大陆网民“帝吧远征台独Facebook”大规模网络群体事件的导火索。

  而现在台湾选民居然选出具有“台独”背景的蔡英文,这件事让大陆很多民众的强国情怀深受抑挫,进而怀疑过去八年来以经济促政治、扩大两岸交流的和平发展道路,特别是质疑经济“让利政策”不仅徒劳无功,而且“姑息养奸”,助长“和平分裂”的态势。“武统论”因而获得了社会基础,酝酿成型。

  迄今为止,“武统论”基本上是一种应急式、惩罚性的决战思维,它并不考虑两岸关系几十年来积累起来的政治经济基础,也没有全面考虑两岸所处的复杂外部大国关系和周边地缘政治环境。武统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于威慑和制止各种“显性台独”,但难以对付“隐性台独”问题。“显性台独”包括并且不局限于如下内容:以所谓“宣告独立”、“制定新宪”、“宪政改造”、“公民投票”等政治法律形式进行“国号正名”、更改“固有疆域”、“两国论”或“一中一台论”入宪等行径,以及通过各种政治、军事活动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制造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此外,如果有明显可靠迹象表明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包括武力统一在内的非和平方式也是必要的对策,当全面评估、适时启动。但是,武统论很难有效对付“隐性台独”问题。这里所说的“隐性台独”是指以各种教育、文化、艺术、社会传播、公共政策和涉外交往推行增强“台湾国家意识”、凸显“国家主权”、强化“台湾主体性”并与大陆进行政治区隔等活动。对台使用武力固然可以遏制“显性台独”行径,但长期看难以解决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疏离问题和敌对意识,这些正好是“隐性台独”的社会心理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