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重返执政与两岸关系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6-08-14 00:32:16  


图2、台湾民意对两岸经贸关系的看法
 
    图2、台湾民意对两岸经贸关系的看法
  (数据来源:杜克大学-政治大学2015年“台湾民意与两岸关系”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11月初,调查主持人为杜克大学牛铭实教授)

  而且,在2015年11月初台湾选战激烈的时期,表达应“加强与大陆的经贸联系”的抽样比例达到42%,远大于28%的主张“降低与大陆经贸联系”的比例(图2)。另一方面,大陆从事两岸关系研究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虽然不像有的台湾学者(特别是台湾大学政治系张亚中教授)那样系统地从事“两岸统合论”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倡导,但是据访谈瞭解,很多人还是认可借鉴统合模式的,并视之为促进国家和平统一的可行路径。

  不过,倡导“两岸统合、一中同表”的原国民党参选人洪秀柱在选战中途遭到同党撤换,而民进党蔡英文虽然提出“维持现状”却不愿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打击了两岸统合的现实进程和理论探索。台湾的政治现实说明,源自欧洲经验的统合论与两岸关系现实存在着较大落差,特别是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大幅落差。二战后欧洲国家的统合,是在基本消灭重大安全威胁之后,通过逐步让渡主权推出共享的利益政策,促进各国的协同发展,并且在维持各自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形成超国家的共同的欧洲认同。在欧洲统合过程中实现的两德统一,是外部因素(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垮台)和内部因素(西德维持对东德的经济优势、民族认同和制度吸纳)共起作用的结果。

  而二十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在两岸国家认同形成落差和冲突、台湾存在强烈的安全恐惧并且对大陆不信任的背景下运作的。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轨道上,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动力源自市场,虽然受到大陆的政策鼓励但也受到台湾官方的很多政策约束,因此实际上相当脆弱,无力消除这些历史遗留和现实纠结的政治、军事及认同上的难题。更何况,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的最高安全战略是和美国捆绑在一起,自甘服从美国主导的地缘安全防卫体系,更非两岸市场经济短期内能够轻易改变的。这些都构成新功能主义两岸和平发展战略的天然缺陷与薄弱环节。参考2015年11月“台湾民意与两岸关系”关于台湾民意的“条件性统一”的问题发现:如果条件是“两岸政经社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询问台湾民众是否赞成统一,则依然有合计将近64%的抽样比例不赞成统一(图3)。这个数字佐证了过去多年来的新功能主义路径的和平发展阶段还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单凭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不能解决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政治敏感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