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重返执政与两岸关系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6-08-14 00:32:16  


 
  其次,分析政策吸纳及其效果。最近大陆推出的吸引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就业的政策,是一种尝试中的政策吸纳,试图通过发展机遇的共享来逐步改变台湾新世代对大陆的态度。这应该是一种长期性、基础性政策,而非短期作为,并且还应搭配更全面、更系统的两岸交流政策,促进两岸新世代的交流交往。国家认同是高阶意识形态,短期内改变不了,但是认知则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交流合作而形成的认知、善意和各种人际网络,有助于缓和认同冲突,为两岸政治协商创造社会基础。

  再次,难度最大的是台湾安全环境的重塑问题。这是指如何让台湾民众感受到大陆可以为台湾提供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的有效供给,构建两岸安全共同体。在这个不安全的世界里,安全供给当然是艰难任务,但是如果从政治敏感度稍低的非传统安全做起,例如在严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灾难、核安全与核废料处理、资源能源和食品安全问题、跨境犯罪、恐怖主义威胁等问题上建立可靠的两岸联合应对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累积两岸民众的安全互信基础,那么就有可能为未来两岸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的互信合作打开空间,两岸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就不会是梦想。由于亚太地缘政治和两岸历史遗留问题的高度复杂性,必须先有两岸经济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才可能推动建立两岸政治共同体,这是两岸关系发展不同于欧盟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在两岸安全共同体构建的进程中,中美关系保持互信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超出了两岸关系本身,涉及到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朝核问题、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都会考验两岸关系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和周边地缘政治密切相关,不谋全局者实不足以谋一隅。

  两岸民意冲突:新的政治因素

  蔡英文的大胜让大陆舆论沸腾。虽然早在选前大陆民众就从网络媒体信息中多少知道蔡英文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多数人还是想像不到朱立伦和国民党居然会输得这么惨,民进党居然能够包揽行政权和立法权。震惊之后是对“台独”复辟的担心,对台湾选民的失望,甚至还有对大陆对台“让利”政策的不满。从心理学上看,这些担心、失望和不满情绪其实是挫折感的反映,这种集体的心理挫折感是在不完全瞭解台湾民情的情况下,对国家统一问题单方面憧憬破灭的后遗症。与此同时,出于对民进党执政下两岸“和平分裂”的担忧,大国崛起和强国心态开始催生出“武力统一”的强硬舆论。目前大陆的“武统论”已经从少数退休将领公开报道的言论传播到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中,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白领甚至政策精英同情或支持“武统论”,这是大陆民意的一个重要变化,足以影响两岸政治决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