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重返执政与两岸关系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6-08-14 00:32:16  


图3、台湾民意的“条件性统一”主张
 
  图3、台湾民意的“条件性统一”主张
  (数据来源:同上)

  从功能交流到政治干预:弥补新功能主义的缺陷

  上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成果与局限说明,必须在和平发展的既有基础上引进新的变量,才能继承成果,克服局限。也就是说在通过经济促进政治的新功能主义基本路径上,增加主动性政治干预、有效政策吸纳和对台湾外部安全环境的重塑。只有把这三种干预变量纳入研究视野,两岸统合论才能得到有益的修改和补充,才能真正贴近两岸关系的现实。

  首先来分析政治干预的必要性。两岸关系中的政治干预即指通过政治资源的强度介入主动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与节奏。“习马会”可以视为一种主动性的政治干预,大陆领导人主动与台湾领导人握手和协商,吸引各方面政治资源加强投入,加快政策产出,从而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同时,大陆在习马会前后连续传递出在“九二共识”下一切事务皆可协商处理,而没有“九二共识”则一切归零的关键信息,已经对蔡英文的两岸决策起到了规范作用。近来,蔡英文已不像四年前那样胆敢否认“九二共识”,在很多敏感议题上也不敢挑衅大陆,包括承认“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虽然离承认“九二共识”还很远)、在民进党版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中抹掉“两国论”的痕迹,甚至还在谋划稳定两岸经贸的政策。但是,她通过教育、文化政策和舆论引导不断强化台湾民众的“国家意识”,支持改回高中历史课纲,并且当选后就开始淡化“中华民国”符号,甚至在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起舞,无疑是一种更难以对付的“隐性台独”策略。对此,简单的“武统论”实际上无法解决问题,适当强度的政治干预仍是上策。在习马会之后,大陆还须寻找新的政治干预方式,包括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确保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操之在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