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张亚中:尔忧选举 我忧两岸

http://www.CRNTT.com   2011-08-01 00:37:51  


 
  简单来说,谢长廷把“一中各表”的概念转换为“一宪各表”,来取得台湾内部的共识。但是由于“各表”却是涉及最核心的部分,因此,如果“一宪各表”成立,表示“中华民国宪法”也已经寿终正寝,也自然没有“一中各表”了。

  “显性独台”与“隐性台独”的差别,在于前者也开始捍卫“中华民国”,不再寻求建立“台湾共和国”,但是两岸为“异己关系”的定位并没有丝毫改变。

  我们再回头看看蔡英文的观点。蔡英文提出了“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看法。她认为,所谓“不同”是指:“台湾和中国彼此不同,在历史记忆、信仰价值、政治制度和社会认同都不一样”;所谓“同”是指:“台湾与中国,有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掌握发展的契机”。

  蔡英文这段被外界做“不知所云”的解读,其实有着非常明确的意涵,再次清晰地表达出她的两岸关系思想。“不同”部分是指两岸在“非物质层面”的不同,指的是“历史记忆、信仰价值、政治制度和社会认同”,“求同”部分指的是“物质发展层面”,包括“利益”与“契机”。

  “和两不同”基本上是把两岸关系定义在“一边一国”的“异己关系”上。蔡英文所说的“不同”是指“两岸认同”的不同,是“两岸定位”的表述,所说的“求同”是指“追求和平稳定发展”的同,是发展方式的看法,不涉及两岸定位的未来走向。这样的“和而求同”的表述方式其实是虚话,难道民进党要“不求和平稳定发展”?

  由于蔡英文同时批评国民党是“和而求统”,因此,等于直接地告诉北京,她的“和而求同”最多只是“和平发展”,不会接受“和而求统”,也不会接受“一个中国”。在两岸定位上,蔡英文等于明确地表达她的立场:“和而不同”是指“和而立场不同”,自然可以推论为“和而不统”、“和而不一中”;“和而求同”是希望“和而可容独”或“和而求永远维持现状”。

  问题来了,这样的两岸定位能够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吗?当民进党的“不同”是指“不统”、“没有一中”,“求同”是指可“容独”或“永远维持现状”时,两岸可能有长久的“和”吗?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说,蔡英文的两岸关系论述,不仅没有改变她以往的立场,也完全继承了民进党的思路。

  蔡英文为了胜选考量,在表述的方式上会否接纳“第二共和”或“‘宪法’各表”、“‘宪法’共识”的观点,或者在得到2012年得到大位以后,为了改善两岸关系,而向“显性独台”靠拢?值得观察。不过,即使靠拢,也是换汤不换药,分离主义的本质依然不会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