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张亚中:尔忧选举 我忧两岸

http://www.CRNTT.com   2011-08-01 00:37:51  


 
  第二、未来两岸和平协定毫无疑问地必须经过立法院的同意。2012年的大选,国民党应该不会像上次选举一样,在“立法院”获得近四分之三的多数,即使能够再度成为多数政党,但是其政治力量是否大到足以贯彻马英九的政治立场,是值得高度质疑的。如果泛蓝只是些微多数赢过泛绿,和平协定要通过不容易;如果泛蓝少于泛绿,那就更不用提了。

  第三、在2008年大选,马英九获得了七百多万票,但是他并没有完成他应允的和平协定与军事互信机制。2012年的大选,即使是马获胜,胜负差距不可能再向2008年一样。拥有七百多万票都不敢放手去做,如果只是些微获胜,敢吗?这涉及到对马的人格特质判断,我们有存疑但是也有期待。

  第四、回到本文一开始,或许有人会说,马在第二任会寻求其历史定位。这又牵涉到一个问题,即马英九自己认定的历史地位是什么?是两岸和平协定还是维护“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前途自决等已表明的立场?常理来说,要处理和平协定,必然要在主权问题上有所妥协与共识,在治权问题上也必须寻求相互接受的方式,而不再是“各自表述”。如果两岸都同意“九二共识”,那么也没有必要再签署和平协定,让未来的两岸关系继续在主权、治权“各自表述”的情形下发展即可,目前的情形就已经是如此了。如果马英九认为他的历史地位就是维持“九二共识”,那自然也就不需要和平协定了。

  第五、民主政治有一个说法,在过了第二任的一半时,就很容易形成跛脚“总统”,特别是缺乏个人政治魅力者更容易如此。我们不知道,马在第二任会否也变成跛脚,但是他在重大问题上的决断权力,一定会随着他任期的愈来愈短而逐渐减弱。如果这个逻辑是正确,马英九如果不能在其第二任内的初期尽速推动两岸政治协商谈判,愈到后来,他要贯彻意志力的空间也愈小了。

  第六、最后一个结构因素就是北京了。胡锦涛将于2012与2013年分别离开总书记与国家主席要职,未来的新领导人是否需要时间调适?不论如何,总是比已经两任执政的胡锦涛多些考量因素,这也使得两岸和平协定需要更多时间酝酿,而这时是否已经是马第二任的后期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