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张效民语中评:日本援非,中方如何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6-09-29 00:13:42  


 
  经济上的互惠也体现在双边贸易的扩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三个引擎,是出口、投资、消费。扩大出口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出口电子设备、农产品、服装等产品,也包括技术方面的。2013年,中非贸易额已经达到2000多亿美元,是美非之间两倍。此外,对非投资也可以带动非洲的原材料、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出口,推动经济发展。

  “内外兼修”:理性对待批评

  张效民指出,西方人对中国人在非洲的行动也有不同看法。其中一种是狭隘、带有一定偏见的眼光。他解释道,之前,非洲在历史上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而现在中非的合作日益增加,经济、政治、人文、资源等等方面齐头并进,使得中国在非洲的影响不断扩大,而西方的影响则在渐渐减弱。这般对比之下,落差感就在所难免,西方会感到“不太适应”。而2006年,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就提出“新殖民主义”一词。

  对待不公正的评价,张效民强调,中国首先应在国际场合进行有力反驳,而后也应正确对待这些声音。一是要完善自身。受西方影响较多,非洲的公民社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在非洲也有很多非政府组织,西方国家和非洲的非政府组织都有。因此,不排除一些企业在非洲的做法,无法得到当地的认可。“我们们要不断完善自身,以改变在非洲民众眼中的形象。检视自己是必要的,尤其是中资企业一定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当地的民众。”他说。

  其二,中国也可采取一些制度性的做法。主要是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张效民指出,首先中国可以适当多参加一些国际组织的多边援助。在多边组织中,中国可以更积极一些、多介入一些。他举例说,最近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提供一亿美元的难民援助便是很好的做法。二来,中国也可以在国际组织中尽量多发挥自身作用。他指出,中国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在制度的创设和引领方面还有所欠缺。过去几年中,在对外援助的制度规范里面,西方国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比如蒙特雷协定 、釜山宣言、巴黎宣言等等,都是西方国家主导制定的的。在今后,这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

  其三,宣传工作应继续加强。“我们不应只做不说,而是要边做边说,还要把事情说好。”张效民强调,不仅是对国外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对国内的民众解释清楚,不至于大家对援非有很多的不理解、误解、质疑、批评。他也指出,西方的宣传工作比中国做得好,在这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其四,是加强与西方国家间的合作。和传统的援助国合作,加强“三边合作”,和“多边合作”,也是让西方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很好的做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