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安倍晋三冷对默克尔的历史课

http://www.CRNTT.com   2015-03-13 10:24:07  


德国总理默克尔(左)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9日在东京召开记者会\法新社
  中评社北京3月13日讯/学者张敬伟撰文《安倍晋三冷对默克尔的历史课》指出,默尔克日前给日本上的“历史课”或许让中国和韩国多了一次训诫日本的机会,但或会让日本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安倍首相的缄默与外相的辩解凸显这一心理。期望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改弦易辙的人恐怕要失望了。执著于日本正常国家化的安倍政府,在历史问题上不可能像他的前任那样,即使说了违心的话,也是暂时的。

  德国总理默克尔时隔七年后再次访日,访日主要目的是因为德国是今年七国(G7)峰会的东道主。按照惯例,默克尔要对成员国展开会前“问计”,以便更好地完成会议日程。
 
  但这次普通的外交之旅,在默克尔到达日本之后就显得非同寻常。这位看上去更像是邻家大妈的德国总理,不厌其烦地向日本强调德国对二战历史的正确史观。甫到日本,她就在日本中左媒体《朝日新闻》社发表演讲,强调德国战后被国际社会接纳是因为“正视历史”和“宽容态度”,她提醒日本勿对历史“紧闭双眼”。此外,她和安倍会晤后的记者会再谈让日本不爽的历史问题。她在会晤日本最大的反对党民主党党魁时也提到了慰安妇问题。
 
  默克尔的历史观,或被欧洲媒体解读为敲打日本,或被日本媒体认为是提醒安倍政府,当然也有舆论称德国“亲华远日”。考虑到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安倍也要发表让中韩邻国不安的“安倍谈话”,默克尔在日本的“历史谈话”,的确发人深思。
 
  但德国是德国,日本是日本。战后德国完成了对希特勒和纳粹完全彻底的清算,日本却保留了天皇体制。体制的不同,让日本难以摆脱历史的脐带,一些战犯(譬如安倍外祖父岸信介)重出江湖,依然是战后日本政坛的主角。更要者,战后“冷战”的来袭,美国亦支持天皇体制下的日本,以便构建美国在亚太更为稳固的反共产主义堡垒。
 
  因而,日本对于战败一直耿耿于怀,虽然屈从于美国强权,但内心深处还是把自己视为对抗白人的亚洲解放者。至于邻国,日本未必承认中国是战胜国。即如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剑》一书中描述的日本民族复杂的民族性格,好斗而和善,尚武而爱美,野蛮而文雅,顺从而富于抗争。对于战胜自己的强权,服从;对于弱势,则好斗野蛮。
 
  在政治体制、美日同盟、民族性格等多重因素下,日本对于二战历史的认知绝然不同于德国。其实这也是历届日本政府的观点,只不过到了安倍这届更加强化了。在中日钓鱼岛冲突后,安倍在国际社会曾经多次申明自己的历史观,并刻意强调日本和德国的不同。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