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海上丝绸之路需消除东盟安全疑虑

http://www.CRNTT.com   2016-02-24 00:14:29  


 
  中国-东盟关系发生变化后,部分东盟国家希望有其它国家来制衡中国的强势外交,从而给了区域外大国绝佳的机会。美国自从奥巴马当上总统后,极力推动“再平衡”战略,重新部署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经济上它强力推销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在军事上则加强和同盟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及非同盟国(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的军事合作,以及在太平洋部署其百分之六十的海军力量。同时,日本长期经济不振和被中国超越,激起了民众不安的意识,使得政治上“右翼化”趋势更加加强。日本右派的安倍政府倾向加强美日军事同盟来抗衡中国。同时,同样拥有“大国崛起”心态的印度也发展着它的“向东”政策,表示出了它对南海也有“利益”,必须参与一份。

  另外一方面,东盟国家之间的内部凝聚力也日益受到挑战。部分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利益关系远大于它们和其它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使得这些国家更加倾向于和中国站在同一立场,从而给东盟的凝聚力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总体而言,东盟国家就中国的立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依附中国的印度支那国家,如柬埔寨和寮国。它们基本上对中国采取bandwagoning(搭车)的政策,愿意配合中国并希望在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中得到最大的好处。第二类是对中国疑虑较深,希望区域外强权(美日)能够扮演更大的角色以制衡中国,比如越南、菲律宾等。第三类是前两者之间的中间。一方面它们愿意尊重和接受中国日益强大的地位,也希望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好处,另一方面却也不愿意别的大国被完全排除在区域之外(如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尼等)。

  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开始,中国-东盟关系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不过,南海议题对中国-东盟安全合作也并非完全是负面的。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个议题反而显示出双方之间不断沟通的重要性。比如说,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军事外交活动并没有因为双方在南海议题上的争执而停下来,甚至可以说过去几年中马军事交流更有强化的现象,特别是2015年9月刚刚举行了一个中马就非传统安全领域方面的联合军演。不过,在和中国军方加强联系的同时,马国军方也和美军进行高规格的联合军演。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东盟关系不如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紧密。中国和东海南海邻国的不断纷争,给中国外交带来极大的压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对这种局面的回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