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海上丝绸之路需消除东盟安全疑虑

http://www.CRNTT.com   2016-02-24 00:14:29  


 
  2009年至今:中国—东盟安全关系的“困难期”

  著名史家王赓武曾经写道:“当外部势力单方面决定中国以外的各个南海主权诉求国的诉求更有正当性,并且为了它们而对中国进行干涉,那将会使得整个局势的风险大大提高。任何看起来像是针对中国进行战略上的联合对付的行为,都会使得整个区域不稳定。”⑨很可惜,从2009年起,南海地区的局势有逐渐走向这一局面的倾向,虽然目前仍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管控。但无可否认,从2009年起,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由于南海的问题已经闹得相当紧张,并且持续至今,其中构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也有多重。

  从中国本身的因素而言,自从2008年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由于政府的大力干预避免了经济上的衰退,成为当时唯一一个避免经济衰败的经济大国。而美、日、欧等传统经济大国纷纷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中国更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8年成功主办奥运之后,无可否认的,中国更加自信的面对世界。但同时,受到这种自信的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告别邓小平有关“韬光养晦”的方针,开始更加“有所作为”。从积极方面来讲,中国愿意承担更多和其地位相符的责任,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大国”心态下,中国的外交逐渐多了强势,少了容让,很多时候,就算外交官员或国家领导人在领土纠纷议题上倾向采取较为温和的态势,也担心受到国内日益强大的民族主义批评。“大国”心态在许多过去对中国有所期望的东南亚邻国而言,显得傲慢和让人不放心。

  第二个来自中国本身的因素是其政策系统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美国学者兰普顿称中国政策过程的多元化和去中心化(意即参与政策决策和执行的行为者大大增加,无论是政府内还是政府外)⑩,使得国家政策常常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在南海政策上,往往外交部、农业部(管辖渔业渔政)、国家海洋局(海警部队的另外一个招牌)、解放军、沿海省份等等单位各有动作和考量,使得北京常常处于忙于应付和协调各个政府单位“外交政策”。习近平主导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正是以协调内部安全和外交政策为主要目的。第三,中国自从习近平上任以来,日益重视其海洋权益,认为中国从陆权转向海权是个不可扭转之势。同时,习近平的国内强势反腐和推动进一步改革,触及了许多既得利益。为了巩固自身地位,习近平打造了一个强人的形象,而为了维持这个形象,中国政府在和邻国的领土纷争议题上必须显得强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