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海上丝绸之路需消除东盟安全疑虑

http://www.CRNTT.com   2016-02-24 00:14:29  


 
  虽然东盟国家在长期而言仍然视中国为一大威胁,但在短期内,面临着越南(特别是对东盟而言)和苏联(特别是对中国)所带来的威胁,东盟和中国(加上美、日)形成了某种权宜性的盟友(alliance in convenience)。当中,泰国由于面对越南的威胁最大,和中国的安全关系发展到了某种程度的军事盟友关系,但其它东盟国家虽然短期内视中国为抗越的盟友,但从长远和战略角度上,仍然视中国为一大威胁。马来西亚和印尼在1980年联合发表的“关丹宣言”(The Kuantan Principle),就是一份要求中国约束自己,不该插手柬埔寨事务的宣言(它同时也要求越南终止和苏联合作)。③“关丹宣言”对接下来的地缘政治发展毫无影响,中国、越南、苏联都不理睬它,但它确实表达了部分东南亚国家对区域安全课题的看法。

  冷战结束:磨合期的中国-东盟安全关系

  苏联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使中国的战略地位下降。不再需要中国来抗衡苏联的美国开始对中国有许多不友善的言论和政策(同时发生在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也加剧了美国对中国的不友善)。但相同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在东南亚。苏联的瓦解导致了越南实力的削弱,意味中国作为对抗越南的战略合作关系不复存在,但东盟诸国却没有因此而和中国疏离。在九十年代,东盟吸收了越南、柬埔寨、寮国、缅甸,成为全面性纳入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区域组织。中国在九十年代初和印尼、新加坡、文莱建交并且和越南恢复关系后,已经全面和所有东盟国家维持正常关系。不过,这个时期的中国-东盟安全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被称为是一个摸索和磨合的时期。

  随着苏联威胁的瓦解,中国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安全环境。因而,在后冷战时代,中国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调整为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以进行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以此基本目标为基础而衍生出的战略目标是保障国家的安全繁荣,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的主权和权益,维护和实现民族统一,以及维护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的和平稳定。为了实施这些目标,中国的亚太战略基本方针为国防建设服从于经济建设、精兵政策、在不结盟的原则下进行双边和多边的安全合作、以及不承诺放弃武力实现民族统一。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