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朱高正:论中华文化自信与新时代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4-28 00:33:21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如果没有子贡、孟子跟董仲舒的话,儒家思想还真不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因为孔子去世之后,弟子们为孔子庐墓三年,当众位弟子期满依依不舍互相告别后,子贡又继续在那里庐墓三年,子贡对孔子的感情由此可知。而子贡是一个实干家,他不仅仅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而且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所以子贡在战国初期享有盛名,绝对不低于子夏,而子夏那时正是战国初期霸主魏文侯的高参。由于孔子有这么多杰出弟子,使得孔子的地位自然就高了起来。然后孟子在战国中期,那时候天下的学术中心就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齐国的君王为了减低自己篡位的恶名,而刻意兴办稷下学宫,笼络天下的文人墨客。因此天下最有才华的人,都齐聚到稷下学宫,最多的时候多达上千人。当时孟子就是在稷下学宫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跟诸子百家展开论辩,来弘扬孔子的学说。他抨击兵家、法家、道家、农家、墨家、阴阳家、名家,藉着跟他们争锋,阐发孔子的伟大思想,孟子功不可没。而稍后的另外一位战国时代集儒学之大成的荀子,也曾在稷下学宫三次担任祭酒,也就是坛主。

  秦朝一统天下之后,采用法家思想,始皇帝最崇拜的人就是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而且重用笃信法家的李斯为丞相。很不幸,韩非跟李斯都是荀子的门生,这就让人家不得不怀疑荀子的儒学是否醇正。由于他太过重视外在的礼,忽略了内心的诚敬,这就使得儒家当缺少内心的诚敬时,就有可能走向法家的歧途。也正因为荀子这样,也更加凸显了孟子成为孔子传人的地位。尤其孟子在《尽心篇》高举“人性本善”的大旗,又跟荀子的“性恶说”成为尖锐的对比。秦朝奉行法家,国祚只绵延15年,汉朝建立之后,早期虽然采用黄老治术,但从汉武帝建元五年,接受了大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自此儒学就成为中国历代的官方主流思想。 

  在太学里头,五经博士最多有14个博士官,博士官下面又有博士弟子员。比如说你想学《春秋》的,那就跟职掌《春秋》的三个博士官去学习,而每个博士官都有他们的家法,这个家法就越来越严谨,但也越来越偏狭。搞到后来常常为了解释经文里面的一个字,动则上千言,最荒唐的甚至高达两万言,这就使得经学流于支离破碎。到东汉末年,经学已经很难再维系人心,这就给在东汉初年传进来的佛教,大肆扩张的机会;而此时本土的道教也起来跟佛教相抗衡。很不幸,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到隋朝一统天下,这中间大概有400年,历经三国、西晋、南北朝。最后北朝被北魏所统一,北魏分裂为东、西魏,西魏被宇文泰所篡为北周,东魏被高欢所篡为北齐,北齐被北周所灭,北周又被杨坚所篡为隋朝,然后隋朝灭掉南边的陈朝,终于在公元589年天下复归一统。在这400年中间政权更迭,南北道术分裂,尤其佛教几乎成为南朝或北朝的国教,在这个时候儒家不断地被边缘化,奄奄一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