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朱高正:论中华文化自信与新时代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4-28 00:33:21


 
  所以这个“仁”跟当代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互相发明。社会主义强调的就是团结:有工作能力的人要照顾还没有工作能力或者已丧失工作能力的人,互相团结;健康的人要跟病患互相团结、互相扶持,也就是我要照顾你,也才能期待你会照顾我。这就是你中有、我中有你,而不是唯我独尊。西方讲的是个人主义,走到最后就是强者欺压弱者、强国欺负弱国,这三个元素就造成中国的扩展不是透过武力征伐,而是透过互相的包容、理解、认同,然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体。

  这也就难怪20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汤恩比,在他的代表性著作那个十二卷版的《历史研究》当中,他针对人类史上存在过的26个较为重要的文明做了研究之后,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他以“挑战-回应”的模式来分析一个文明的盛衰起落,他发现一个文明就像个人一样,也要历经出生、茁壮、繁荣、衰退、死亡。他很讶异地发现,中华文明是这26个文明里面唯一的一个例外。其他25个文明没有一个逃得过灭亡的宿命,只有中国文明在濒临灭亡时,由于成功地吸收了域外的大乘佛教,也就是宋儒所开创出的宋明理学,而开出了第二春。抗战时期,研究宏观历史的雷海宗先生就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中华文明能不能有第二次的复兴,能不能开出第三周期?由于中国明朝中叶以来的海禁政策,而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脱钩,没有能及时赶上工业革命的浪潮。因此从鸦片战争以后,国势一落千丈,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打得大家对自己的文化信心丧失殆尽。因此为了救亡图存,各种议论争奇斗艳,早先是向英、法来学习,其次就向德国来学习,甲午战争之后就向日本来学习,十月革命后就向苏联来学习,搞到最后甚至主张“全盘西化”,文化主体意识丧失殆尽。这可以说就是病急乱投医,而五四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展现出来的一次大型的文化自觉的全民社会运动。 

  五四运动不可讳言有它的局限性,当它一面倒地讴歌新文化,咒骂旧文化,就不免让人把五四运动跟反传统画上等号。其实,要说五四运动是一种反传统的文化运动,并非公允之论,但不可否认的,五四运动确实影响了多数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贬低与蔑视,这就对文化自信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其实,笔者早在30年前,为了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发表了一篇〈文化主体意识的重建━当代菁英阶级的文化意识批判〉,在当时台湾的《联合晚报》副刊连载五天,这篇文章应该是开启当代针对“文化主体意识”这个论域的先行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