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月刊:大国博弈与“半球化”时代的到来

http://www.CRNTT.com   2024-02-05 00:03:44  


 
  如果斯皮克曼活到今天,他或许会对“印欧经济走廊”的提出感到欣慰,因为这条从印度途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约旦、以色列和希腊一路辗转延伸到欧洲、声称将“通过促进亚洲、波斯湾和欧洲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走廊,不过是“斯皮克曼线”(Spykman Line)在当代地缘政治经济版图上的再现。

  客观地讲,这条“斯皮克曼线/印欧经济走廊”攻防兼备:

  “攻”的一面,作为“铁幕”,它通过夯实麦金德意义上的旧的小“世界岛”(仅包括亚欧大陆)的西侧边缘地带而将“亚非欧大世界岛”一分为二,于是将“大世界岛”的内核区(包括俄罗斯、伊朗、中亚,富含油气矿产资源)及边缘地带的东部(中国,产能大国),与西边的非洲(因拥有巨大的自然资源和有待开发的充沛的人力资源而潜力无限)人为切割、隔离开来,从而防止中非实现一体化,使“中非命运共同体”无法建成,从而断绝中国(东亚板块)与非洲之间打通资源—产能“任督二脉”的可能。

  “守”的一面,作为“通道”“走廊”,它将“印欧”(Indo-European)和“印太”(Indo-Pacific)两个地缘板块连为一体,形成一个超级地缘板块。如果把北约也算进“欧洲”的范畴,那么两条肉眼可见的铁幕正缓缓降下:一条沿着华盛顿——布鲁塞尔——伊斯坦布尔/比雷埃夫斯——特拉维夫——利雅得——阿布扎比——新德里——新加坡——堪培拉——惠灵顿一字排开。另一条则从美军在印度洋上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迭戈加西亚起,经过新加坡、马尼拉、台北、琉球、佐世保、东京,最后经由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渥太华、华盛顿而回归美国本土,并与前一条弧线相衔接于华府。两条弧线在印太地区所形成的“死亡交叉”,正落于南海-台海一带。这显然绝非偶然。

  历史地、辩证地看,所谓用于联通的“通道”和用于隔绝的“铁幕”“城墙”本来就可以是一体两面、合而为一的。这个道理古代中国人都懂,所以修筑了万里长城——它既能作为“墙”将游牧劫掠者隔绝在外,同时本身也是“路”——拾级而上,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发挥着战时快速调兵、运粮的作用。

  当然,从目前印欧走廊的设计上看,这条铁幕/通道并不完美,至少目前尚有若干“硬茬”“钉子户”夹杂其中,从而产生致命的不确定性。对美国、以色列而言,是伊朗。对印度而言则是巴基斯坦。此外,土耳其对北约的政治忠诚和战略稳定性也尚待检验。至于印度,其反华立场自然不容置疑,因此是美国在印太、印欧地区实施“以盟遏华”的天然盟友/伙伴,但新德里毕竟“听调不听宣”,未必事事都完全服从华盛顿的安排。所以,在美国的亚欧非大棋局上,印度始终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但鉴于其体量和位势,美国又无法放弃印度,更不可能拱手将其让与中俄。凡此种种,对美而言是必须着手消除的“不确定性”;但对中俄等国而言,则是未来可供努力的政策抓手和地缘突破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