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日本禅学何以能走向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3-04-06 11:39:45  


 
平常心才是真的“道”
 
  悟禅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常心是道”。在白居易当职的地方,有一位鸟巢禅师,他因在树上做了一个木屋,平时就生活在树上而得名。有一次,白居易向他请教佛法大意,禅师说得很简单,“诸善奉行、诸恶莫做”,见到好事就去做,不好的事就别干。白居易很不满意,这个三岁小孩都会说的道理何必要一个禅师来讲。鸟巢禅师回答说:“三岁儿童虽道得,八十岁老翁行不得”。可见,禅的精神是落实在日常生活里,是行门。不在乎说法多么玄妙,而是看做不做得到。
 
  禅师的智慧贯穿于人生的每一个细节中,高等的宴定不只是打坐,真正的大定是融入生活当中,动中取静。禅师能够融入各种日常生活,但他的心一直很平静,这种境界就是“游戏三昧”。“三昧”就是禅定的意思,通常人禅定时不能游戏,要闭关隐居。中国禅的精神认为高等的禅的境界,是在活动当中找到、平静和安静,而不是躲进深山。真的大定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复杂的纷纭各种关系当中,人的心还能不能保持清静,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
 
  宋代的崇慧禅师讲:“一朝风月,万古长空”,就是说游戏人间,方能体会永恒。但大部分人只是游戏人间,而不能了解躲藏在人间背后的实像。有些人认为世界太过肮脏,于是便躲进深山老林中,一天到晚冥想着万古长空,这样的人是不能融入到一朝风月当中的。“异旧时人,不异旧时行履处”,开悟是内在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变化,但是人还在原来的空间中生活。而非一旦开悟后,人就成了一个怪人,没有平常心。“平常心是道”,开悟以后反而更加平常,经历过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好像不能融入日常生活,表示还没有跨越。跨越以后更高的境界则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