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日本禅学何以能走向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3-04-06 11:39:45  


 
  领悟禅宗更深入一步地就要怀疑。想要开悟,没有怀疑是不可能的。正如同学习,知识取于怀疑。佛教讲信,要相信经典上的每一句话,然而禅宗还强调要先起疑心,“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就不悟”。小的怀疑就获得一点小开悟,大的怀疑就得到大的开悟,不怀疑就一辈子开悟不了。因此禅师常常用“桶子底脱”来描绘开悟的经验,脑袋里面装满了知识,必须全部清空才能开悟。禅不是要求学很多外在的知识,而是把所学的东西通通忘掉。开悟就如老子所讲“为道日损,损之又损”,统统放下才是悟。
 
守住本心才是明心见性
 
  达摩曾说,如果修行却不见性,念佛诵经有什么用呢?不见本心,任何外在的东西都得不到好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可以得聪明,持戒得升天,布施得福报,然而通过这些方式去找佛,“觅佛终不得也”!做不到明心见性,天天念佛都没有用,修行再苦,见不到本心也只是空过一生。
 
  如何“观心”?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道,“观心”的“心”就是“一”,要把自己的信念、意志守在这个“一”上面,“一”就是“道”,就是我们的本心。“守一不移”,守住了“一”就不要动,这就是禅门“观心”的方法,正所谓“万法归一”。
 
  因此,不论做什么事情,就看在当下能不能守住心。达摩的观念将盖庙、出家都归为“外道”,引起了佛教界激烈的反对。曾经有一个弟子问慧能,梁武帝大兴寺庙,达摩祖师为何说他一点功德都没有?慧能回答说:“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在观心、禅修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考验,佛教中强调“八风吹不动”。“八风”即指利(利益)、衰(衰败)、毁(毁谤)、称(称赞)、誉(功德)、讥(讥讽),苦、乐。只有到达“八风吹不动”的境界才算是真正懂得禅。苏轼曾写了一首诗,让书童送到江对岸给禅师佛印,诗曰:“稽首天外天,佛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表明自己修行的境界很高,已不执著于世界或名利。佛印禅师写了“放屁”二字,便让书童拿回去。苏轼气得立即坐船过江欲与佛印禅师一辩雌雄,而佛印早就为他准备了一副对联―――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一看,深感自愧不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