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日本的震灾与地震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3-20 09:05:51  


日本列岛位于地震带上,经常发生地震。
  中评社北京3月17日讯/九级地震突然发生,海啸随后袭来,“世界末日”降临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面对灾难,日本国民表现出了超常的冷静,秩序井然。巨大的震灾震惊了中国人,灾难发生后日本人的冷静与秩序则让中国人感佩甚至惊讶。不过,如果说国人为震灾感到震惊是自然的,那么国人对日本人的冷静和秩序感到惊讶则显示出一种隔膜。在此情况下认识日本的“地震文化”,或许有助于消除隔膜。

  生为“难民”

  日本列岛位于地震带上,经常发生地震。地震在沿海会造成海啸,在城乡则会引起火灾。地震、海啸之外夏天还经常有台风来袭。严酷的自然环境给了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孤独感,使日本人成为天生的“难民”、永远的“难民”。在现代日本社会,“难民意识”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随处能看到与地震有关的警示牌。海边的旅游、休闲区有海啸警示牌,上书:“注意海啸。海啸发生的时候往高处跑。”煤气灶上有警示贴标,上书“发生地震的时候首先关上煤气”。阳台上有避难警示:“发生危险的时候打破这道门,到邻居家去避难。”日本的居民楼很少中国居民楼上的那种独立阳台,各家各户的阳台大都是连在一起的,由隔断门隔开。隔断门用的是近于三合板的材料,很薄,成年人用脚就可以踢破。避难警示语就是贴在这个门上。理解了日本人的“难民意识”,就会明白作家小松左京写出科幻灾难小说《日本沉没》并非偶然,《日本沉没》被两次拍成同名电影更非偶然。

  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超过10万,给现代日本人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强化了日本人的“难民意识”。从那之后直到现在,日本人一直在准备应对再一次的关东大地震。关东大地震发生的日子9月1日,成为日本每一年的“防灾日”。这个防灾日每一年都在强化日本人的“难民意识”。对于生活在日本列岛上的“难民”来说,地震灾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人们在面对“偶然”的时候有可能惊慌失措,但面对预料中的“必然”的时候则能够保持冷静与秩序,不会大惊小怪、呼天抢地。所以,这次东北大地震、大海啸发生之后日本人能够保持冷静与秩序十分正常。更何况“难民意识”之外,现代日本国民本来就有沉默、忍耐、奉献的文化性格。这种文化性格曾经表现在神风特攻队员的自杀攻击行为中,曾经表现在剖腹自杀的仪式中,也曾经表现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滞留北京的日本人的教学活动中。当年,一位置身北京的中国作家看到战败国日本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平静地正常上课,感叹这样的民族不会倒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