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日本禅学何以能走向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3-04-06 11:39:45  


 
  舶来的禅宗之所以能在日本发扬光大,除了上述武家社会中武士的信仰诉求外,另一个重要的生长动力无疑是艺术。或者说,禅与日本艺术,尤其是中世以降的文化艺术构成了某种“共生”结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于这一层,大拙著作中有相当详尽的展开,诸如禅与茶道、美术、建筑、剑道、俳句的关系,等等。尤其是茶道,对日本艺术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和全方位的。思想家冈仓天心在传世名著《茶之书》写道:“我们所有的茶道大师都是禅的弟子,并且力图把禅宗的精神渗透到实际生活中。因此,茶室像茶道仪式中所有的设施一样,表现了许多禅的教义”; “我们的许多纺织品是以设计他们的色泽和图案的茶人的名字而命名的。确实,难以找到一个艺术领域而没有留下茶人天才印迹的。在绘画和漆器领域列举他们所作出的贡献显得多余。”日本最辉煌的画派之一琳派就是由茶人本阿弥光悦开创的。现代设计大师田中一光说:“我尽量跟琳派保持距离,只敢从远处眺望,因为我怕有被琳派的这种伟大的生命力吞没的危险。”在传统东洋美术和建筑中,还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即不对称性,甚至视不对称性为最高的美。佛教寺院的建筑设计,便大胆贯彻了这种美的法则:“虽然山门、法堂、佛殿等主要建筑物是建在一条直线上,但次要的、从属的,有时甚至是很重要的建筑物,不是作为主线的两翼排列的,后者往往是适应地势的特征,不规则地分散建成。”可以说,正是这种艺术语言,赋予了日本禅学以不朽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乃至明治维新后,开始溢出国界,向世界辐射,其影响力至今不衰。

  《铃木大拙说禅》作为大拙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西方世界赫赫有名,但长期以来却屏蔽于中国学界之外,不能不说是一桩憾事。感谢旅日学人张石先生的劳作,让大陆读者终于有机会一窥大拙禅学的堂奥。

 (《铃木大拙说禅》:铃木大拙着,张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即出)

  来源:2013年04月03日09:21东方早报

延伸阅读:真正的禅是一颗平常心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吴敏 
 
  上世纪,胡适与日本著名禅宗学者铃木大拙曾有过一场关于禅宗的争论。胡适不相信佛教的生命价值,他认为科学昌明之后,宗教都是胡说八道。而铃木大拙既是一个现代学者,也是一个禅师,他讲道,禅学不立文字,更多的要依靠个人的真心体会。
 
   禅一向被认为玄之又玄的高深学问,普通人很难参透,但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龚隽教授却走上岭南大讲坛,用浅显易懂的“生活禅”讲述做人的道理。
 
领悟禅宗的第一步是怀疑
 
  禅宗的宗旨归结起来,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不立文学、教外别传、以心传心、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禅宗里,真正的佛法精神是直指心性,即直接指往我们的本心。佛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也不像基督教只有一个上帝。只要修行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本心,悟出“佛性”,那么这个普通的修行者也就成了神。
 
  曾有徒弟问沩山大师,在十二部经书中,哪些是佛说,哪些是魔说?沩山大师的回答让所有的佛教徒大惊失色,他说通通是魔说,即使是佛说的经典,从个体的意识和知觉去理解它,它就变成一种魔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