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 
中评论坛:一国两制实践经验与教训
http://www.CRNTT.com   2022-07-11 00:14:32


李剑诸
 
  李剑诸:正确评估上半场的得与失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这个时间节点,标志着邓小平当初设计的“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走到中段。

  如何评价“上半场”所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值得反思的经验教训?“下半场”的走势与前瞻?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香港的前途发展,应推出哪些措施趋利避害,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紧迫性,还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要处理上半场遗留下来的问题,以便在下半场迈出更加自信的步伐,准确无误地“把脉”过去二十五年的成败得失,并提供给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作为决策依据,显得十分重要。

  记得在1997年,姜恩柱赴港履新,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时说过一句著名的“金句”,其后被许多学者及时事评论员引述:“香港问题好比一本非常深奥的书,要读懂它并不容易”。一直到2011年,时任港澳办主任的王光亚仍形容香港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

  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如今在香港实践了二十五年,我们读懂这本大书了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至少北京有很多决策官员及专家学者不仅读懂了,还有信心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也是在1997年,美国媒体《财富杂志》(Fortune magazine)做了一个封面故事,标题赫然见“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 此“批命”式的预判同样被西方许多评论家引用。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在2020年发表一篇题为“Playing a long game on Hong Kong”的文章,说自从九七回归之后的二十年,香港不仅挺过了亚洲金融风暴、沙士爆发、全球经济衰退,本港GDP规模还翻了一倍。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九七时虽已成型但并不清晰。香港与纽约、伦敦并列为三甲,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普通承认,是在回归之后(From relative obscurity to general recognition as the #3 global powerhouse behind New York and London)。由于物质及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香港人自认为是全球最幸运的公民。

  我认为布鲁金斯学会这篇文章的评价客观公允,这也间接反映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