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一
2009年9月号,总第141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认同与两岸关系
主 办:两岸统合学会
    中国评论通讯社
    《中国评论》月刊

顾 问:徐鹰(中国评论月刊社务委员会主席)

策 划:郭伟峰(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兼总编辑)
    周建闽(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

主持人:黄光国(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海基会顾问、
       “总统府国策顾问”)

评论员:吴玉山(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主任)
    谢大宁(佛光大学教授、
        两岸统合学会秘书长)
    耿 曙(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杨开煌(中国大陆研究学会理事长)
    李明辉(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张亚中(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

执行人:罗祥喜(中国评论副总编辑)
    王 平(中国评论副总编辑)

时间:2009年第13次(总第145次)

地 点:中评社台北会议室

  黄光国:开场白

黄光国

  首先谢谢各位来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也感谢中评社提供这么好的场地。

  今天多数的与会朋友,都跟民主行动联盟(民盟)有很深的渊源。当年民盟成立的目的,基本上是要推动两岸和平;在二次政党轮替之后,我们觉得两岸和平出现曙光,下一个阶段应该推动两岸的统合。

  今天要谈两岸统合,我们必须思考:在未来多元的世只经济体系里,大陆跟台湾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这个大前提下,谈认同问题才有意义。

  比方说,亚中说的文化认同,现在有很多人跟着马英九在谈“识正书简”的问题。我们可以回想五四时期的论述脉络,大家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中国现代化以后,传统中国文化就跟着不见了?中国文字是不是一定要改成简体字,才会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台湾和香港都没有用简体字,难道就会妨害他们的现代化吗?这些问题都可以好好讨论。

  所以,我认为:今天我们必须要用宏观的角度来看认同问题。今天的论坛只是一个开始。我希望今天大家谈的东西刊登出来以后,将来有更多的知识份子来参加两岸统合学会,一同来思考两岸未来应该要走的道路。

  张亚中:两岸的认同已经发生高度折裂现象

张亚中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认同往往是被政治人物所建构。认同往往也做为区别我群与他群的判定标准。从正面来看,认同可以凝聚人民的共识,风雨同舟,共渡艰难。但从负面来看,我群与他群的分别心,也很容易把仇恨放入人民的心中,使得国家或民族的内部产生悲剧性的灾难。

  不可否认,两岸从1949年开始处于分治的状态。在冷战期间,两岸没有什么互动。从“陆委会”所做的民意调查来看,1993年的时候,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有48.5%,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有16.7%,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有32.7%,总共来说,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高达81.2%,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只有49.4%。可是经过十几年,2008年10月份远见杂志的调查显示,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有95.9%,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只有46.6%。赞成终极走向统一的只有19.5%,赞成终极走向独立的过了半数,有50.6%。因此,两岸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已经发生了高度的折裂现象。

  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我个人的看法是,正如我刚刚所谈到的认同可以经过政治操弄。李登辉、陈水扁在位的十多年时间,透过加入联合国、“修宪”、“去中国化”、“两国论”、“一边一国”、入联公投等等的政治运动,强化台湾主体性的包装,作为走向台独的野心,使得一个中国在台湾变得妖魔化,“我是中国人”在台湾也变成一个属于禁忌的话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