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有没有猛药保证教育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15-04-21 12:51:26  


 
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稳定

  方展画看到过一份数据——据国内某权威部门2012年对全国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所作的监测结果,四年级学生具有“抑郁倾向”的人数超过一成,而八年级学生则高达30.9%。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为此表示:“追求结果的公平是一种乌托邦——不可能每个人的未来都从事一个职业拿一样的薪水,但追求过程的公平是可循的。”

  公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讲了一段历史:“二战前的英国,在中等教育上实行分轨制,分为文法学校和技术学校。战后,英国人认为这不利于教育平等。花了几十年时间,才调整为综合中学为主。比如撒切尔夫人任教育大臣期间,由于她本人是文法学校毕业的,本人有精英意识。可面对现实,她主导了将综合学校调整为占所有学校的六成。如今,这一比例已渐进式地达到了九成。”

  当然,即使在欧洲,每个国家国情不同,比如在荷兰、法国、德国至今保持着分轨制,且人们幷不认为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是不平等的。而在当下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念职业高中是没出息的,更是没有前途的。特别是过大的职业待遇差距,导致社会地位差距非常大。“唯学历论”的问题非常突出,导致在择校上的恶性比拼。而既得利益群体又将名校的学籍视为囊中必然之物,才导致进一步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

  当然,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是最基本的公平。在高等教育已然大众化的今天,回看往昔,诚如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在发言中所说:“我自己是1977级大学生的一员。当时报考大学不受身份的限制,不受性别的限制,不受年龄的限制。那时候有一种枯木逢春的感觉。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少安对少平说:‘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当然,即使在路遥笔下,也幷未要求像少平这样的农村孩子,一定要上史家小学。使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孩子都有学上,学习的内容又大致程度相当,这个国家才有希望!(来源:新民周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