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外交“零回报”案例引发的冷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5-03-09 12:12:32  


 
  中国经济外交还在学习中

  尽管中国有使用经济外交的传统,在这个游戏上,它无可否认的还是一个新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或从一个比较开放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国家运作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或者第三世界成员自居,在这方面为自己争取了许多政治资本。中国又不要求对方承诺实行民主制度,或改善人权记录等附带条件;中国也没有显示领土野心或寻求军事联盟。

  另一方面,作为由共产党掌权的国家,中国在海外进行经济外交时也面对诸多“形象”问题。中国在欧美国家的投资和收购往往备受政治猜忌,甚至因为“国家安全”理由受阻。中国科技公司华为集团便是个例子。

  中国在非洲矿物的投资,也被指是剥夺并将耗尽非洲的天然资源。此外,它提供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无附带条件”慷慨援助和贷款,也被鄙视为“金钱外交”,全是为“收买友情”。

  最近,北京开始认识到,它在海外的一些投资并没有真正的经济效益。它们大多数由国有企业带头,和没有商业与金融背景的官僚或外交官负责。许多海外项目不是价格过高便是被蒙骗,更有不少贪污和收取回扣的情况。中国为面对财政困境的国家如阿根廷、委内瑞拉和俄罗斯提供的慷慨软贷款,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所说,只是在“浪费国家的宝贵资产”。

  习近平尝试纠正这些偏差。他的反贪运动肃清许多国有企业,也使许多贪官落马。这显然会提高中国未来在海外的经济合作项目的营运效益。

  习近平的400亿美元丝绸之路基金的运作,会更接近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operation)的方式,主要以市场为主导。中国终于学会,经济外交要在长期维持有效和可行,也必须遵守一些根本的市场规则。

  中国最终将认识到,它的经济外交有其局限性。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或核心国家利益是金钱买不到的。另外,单是经济外交也不足以为中国创造足够的“软实力”。 

  原标题:中国经济外交的“零回报”案例引发的冷思考 2015-03-06 07:12:55 来源:和讯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