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经济:“中速增长理论”站不住脚

http://www.CRNTT.com   2015-03-06 09:34:01  


  中评社北京3月6日讯/当前对宏观运行状态的最大争论,就是已经持续了四年的经济增速下行趋势,特别是去年以来的显着下滑,究竟是正常还是不正常的状态。

  增速下行应出现在“后工业化”阶段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文章称,认为经济增速下行是正常的观点认为,经济下行是动力转化、结构升级,是增速换挡带来的正常变化。因为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7000美元,9%以上的高增长也已经持续了30多年,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出现过这么长的高速增长期。高速增长期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不用担心经济减速会导致宏观风险,更不是走向危机,而是当下行到一定水平后就会自然停下来,经济下行的底部应该是7%左右,是中速增长水平,当前的持续经济下行,是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增长期的正常转换。上述认识可称为“中速增长理论”。

  持续经济增速下行是在走向一场生产过剩危机。产业发展理论说明,在特定历史阶段内,使用要素最多从而提供产出最多的部门,与人均收入水平是有着明确对应关系。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由农业、工业与服务业这三大产业构成,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产业,也会发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性变化。从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看,经济增长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移变化中,经济增长率是提升的;在工业化过程中,从轻工业主导向重化工业主导的转换,经济增长率也是提升的,而且提升的最为显着,只有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增长转换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率是降低的。

  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他的名著《大趋势》中曾说,1956年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在这一年,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首次超过了“蓝领工人”人数。即服务产业就业人数超过了农业与工业这两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人数,这是美国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标志,而这一年,美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是2500美元。实际上,美国在其后十几年中仍然保持了5%左右的高增长率。之所以说5%是美国经济的“高增长率”,是因为在1956年之前长达30年的美国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平均增长率只有3.6%,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才逐渐过渡到今天这样的3%左右的长期平均增长率水平。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英、法、德、意、日,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亚洲四小龙”等主要市场经济体,也陆续完成了工业化,也出现了服务业就业比重超过物质产业,经济增长率随之下降的情况,而这些经济体在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时点,都是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后。

  “中速增长理论”错在哪

  文章表示之所以不能同意所谓的“中速增长理论”,是因为四个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