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常态下要坚持稳中求进

http://www.CRNTT.com   2015-02-28 09:50:18  


新常态是告别传统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过程,是新的发展方式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将漫长而艰难,必须坚持稳中求进。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讯/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既有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新常态下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经济学博士丁茂战文章表示,新常态是告别传统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过程,是新的发展方式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将是漫长而艰难的,必须坚持稳中求进。

  首先需要稳增长。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两个目标,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经济行稳致远、长期发展,可以适当调低增长预期,但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发展目标是硬任务,必须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稳本身也是进。中国经济发展这趟快车,高速行驶了30多年,现正背负着近60万亿元的经济规模和13亿多人的民生,虽已快不起来,但也不能慢下来。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单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高达700万,稳增长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稳就业、保民生。

  新常态是充满阵痛的转型过程,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深化改革是硬仗、恶仗,经济增长、社会运行、民生保障都将面临生态重组,没有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适当的经济增速,不要说推进转型升级和改革开放,就连社会稳定这个前提条件都将丧失。这个时候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稳住了就是进,稳住了才能进。

  稳中求进也是完全可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中国人均GDP进入中上水平时间还不长,这反映生产力的综合水平还不高,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后发优势依然存在。中国国家大、地域空间广、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广阔的农村和内陆腹地,可以使经济梯度发展、渐次开花,中国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外开放还存在着巨大的拓展空间,这都将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特别是经过35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外汇储备水平、国有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条件、人力资源发展、宏观调控能力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可能。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实现稳中求进完全具备条件。

  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当前,就如煤矿开采,“主矿”虽挖得差不多了,但“副矿”还有剩余,要铲经济的“副矿”,在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同时,仍然需要“老办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为经济增长提供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要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要继续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大力改善消费环境,通过改善供给质量来激活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稳步增长。要继续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开发更多出口产品,拓展更广市场领域,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对部分过剩产能,要通过打开国际市场来消化。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