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不要夸大中国经济通缩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5-02-17 09:49:15  


目前中国的CPI依旧处于正增长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幷未陷入通缩。
  中评社北京2月17日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低,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连续负增长,经济相对疲弱,近期市场对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担忧不断升级。对此,专家指出,要以科学理性态度正视当前经济形势,不要夸大风险,随便扣上通缩的帽子。未来在基建投资、内需消费和对海外投资驱动下,在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调控下,中国有足够办法化解通缩隐患。

  物价走低引发担忧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记者罗兰述评文章称,最近一系列经济数据似乎不尽如人意。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月CPI同比仅增0.8%,PPI同比下降4.3%,已连续第35个月为负值,CPI和PPI均创下逾5年新低。另据海关总署统计,1月份外贸进出口录得最差数值,进口下滑严重,贸易顺差3669亿元,扩大87.5%。

  其中,物价持续走低,1月份CPI跌破1%更引发“通缩”恐慌。广发证券分析师冯明表示,从CPI指标来看,目前情况属于“通货收缩”,但距离“通货紧缩”并不遥远。

  对普通百姓而言,通胀是熟悉的,而对于通缩,则无太多切身体会。专家指出,通缩危害严重,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一是物价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不容小觑。”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具体来看,一是内需疲软仍然持续。二是美元走强与全球需求疲软之下,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进入寒冬。这对国内避免通缩不利。三是产能过剩局面没有改观。

  不要妄下“通缩”定论

  文章分析,“通缩”狼真的来了吗?有观点认为,物价至少出现连续3至6个月的负增长,才能被定义为通缩。目前中国的CPI依旧处于正增长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并未陷入通缩。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记者说,从严格的理论意义上讲,通缩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影响到消费,消费不振又阻碍了经济增长。事实上,当前物价下跌是供给端造成的,比如包括油价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电商等新型业态发展降低了商品成本,并非百姓消费需求低迷所为。

  物价在通缩中是一个重要指标,“1月份CPI下跌有特殊原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是暖冬使蔬菜等食品供应充足,二是春节错月,三是猪肉价格下跌。估计2月份物价会有所反弹。更主要的是,1月CPI环比上涨0.3%,保持了上涨的稳定态势。

  流动性也是考量通缩的重要内容。从货币供应看,最近央行为缓解春节前惯常的流动性偏紧采取了许多措施,向市场释放了所需的流动性。央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春节前降准时点符合预期,合计释放资金上限预计在7000亿左右。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