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去杠杆化”进程正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http://www.CRNTT.com   2014-03-02 09:30:53  


“去杠杆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影响金融和流动性格局。
  中评社北京3月2日讯/国际经验表明,“去杠杆”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整体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然而这一过程可以被管理得很好,也可以很差,甚至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冲击。因此,妥善推动“去杠杆”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次重大的挑战。

  证券时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文章表示,2012年启动的“去杠杆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影响金融和流动性格局。1月份,中国金融数据变得扑朔迷离,“社会融资总量扩张,货币失速”成为突出特征。1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2.58万亿元,比去年12月猛增1.33万亿元,甚至超过2013年一季度的“天量”社会融资的水平,但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下行。银行资产端与负债端出现明显背离:一是人民币贷款增加1.32万亿元,同比多增2469亿元,但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则少增2.05万亿元;二是M1~M2之间的剪刀差急剧放大。

  文章分析,这背后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金融数据的矛盾恰恰反映了中国“去杠杆化”进程中的复杂形势。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中的杠杆率上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较为突出。不同于美国,中国加杠杆来源于实体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利用贷款、城投债、信托、BT等多种方式增加杠杆。此外,银行机构虽然表内杠杆不高,但是通过资金腾挪信用扩张形成的“银行的影子”,客观上推升了表外杠杆。

  从这些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看,资产端主要是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投资,但负债端却是期限短但流动性强的债务工具,资产端与负债端、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期限和流动性错配导致了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特别是存量债务上升导致利息支出消耗了更多新增融资资源,放大了信贷需求,并助推了融资利率的飙升。

  然而,过去一两年有意推动的“去杠杆化”过程,并未使杠杆率下降反而进一步推动了杠杆上升。央行金融月报显示,以表内贷款和表外的委托贷款增长最显着,分别增长了23.12%和92.38%。可见,我们也许应该反思当前以“杠杆率”下降为目标的加速“去杠杆化”的做法是否合适?

  文章指出,对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去杠杆化”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金融危机以来,面对着居高不下的债务重负,发达国家不得不“去杠杆化”,但除了美国和德国之外,大部分国家都没有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出现了“越降杠杆越高”的局面。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