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要耐心等待春暖花开

http://www.CRNTT.com   2014-02-28 08:56:36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讯/最近,国内弥漫着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国际上一些投行或研究机构也再度抛出唱空中国的论调。尤其这几天,几家银行涉房地产业的信贷收紧加剧这种忧虑,以至于股市出现大跌也被当作唱衰证据。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社论称,可以预见,一方面唱空论调不会停歇,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依然会稳健前行。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这样的增速,无论是对比欧美发达经济体,还是对比代表新兴经济体的其他金砖四国,我们的成绩都来之不易。

  我们无需过度忧虑未来,因为在过去三十多年发展中,始终伴随两种声音:当中国超高速发展,就会引发“中国威胁论”,指责中国透支资源环境以及不正当补贴换取竞争优势,并启动对华贸易战;当中国发展略低于平均增速,就会激活“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充满危机,一旦崩溃将拖累全球。

  其实,我们不必为数倍于他国的经济增速而沾沾自喜,毕竟经济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参与国际竞争也不是坦途;更不必听到一些唱衰就妄自菲薄,毕竟我们的制度红利还可以持续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

  文章表示,我们承认:目前的经济增长势头不如前几年的迅猛,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此番波及欧亚大陆,确实给中国带来不小的冲击,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在接受转型升级的考验,中国政府管理和服务经济的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

  但是,这些现实并没出乎意料,它一直都被中国的决策层所正视和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因此,我们无惧那些别有用心的唱衰,但也要摒弃夜郎自大式的自满,我们需要的是三样东西。

  首先,信心比黄金还珍贵,从中央到地方、民间到官方,现在都需要坚定未来的信心。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比任何时候都缺乏信心,经济濒临崩溃,前途一片迷茫,以至于最初一些改革举措难以举步,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的路会通向何方。但其后三十年的发展无与伦比地证明了改革开放决策的伟大。

  当我们逐渐验证了正确道路,见证了长期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甚至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时候反而容易患得患失,发展的信心变得脆弱,这让人不可思议。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当然不会轻松,虽然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但这比几十年前从计划经济转型难道还艰难吗?此时此刻,市场的力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阶段,政府服务意识和职能也前所未有,还对未来缺乏信心就没有什么理由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