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变人口红利为人力资本红利

http://www.CRNTT.com   2013-02-01 08:55:36  


  中评社北京2月1日讯/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9.37亿,开始出现下降。因此不仅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开始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总量也开始下降。东方早报发表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文章表示,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提高,说明长期以来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弱,传统的依靠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继续维持。

  文章分析,中国未来发展新机遇在于,通过挖掘巨大的人力资本红利,塑造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一,从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有利于塑造国家经济发展新的比较优势。

  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归根到底是与国家基本国情、比较优势和国家人口发展的基本背景相联系的。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基本国情和比较优势的选择中确立适合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同国家也在自身比较优势中确立自身具有主导性的发展模式,在全球经济中确定自身发展定位,并构筑自身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是充分发挥了巨大数量的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出口加工导向经济,并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将中国建成“世界工厂”。而随着人口红利减弱,长期支持经济发展的传统比较优势相对弱化。相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逐步丧失甚至转化为劣势。我们也已经看到中国的FDI(对外直接投资)下降显着,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投资已经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在此背景下,重新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构筑新的全球竞争定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

  发挥人力资本红利构成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比较优势。中国人力资本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不是说人力资本的绝对优势,因为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普及型教育和高素质人力资源,中国的人力资本水平仍然相对薄弱。中国的人力资本比较优势在于,通过普及义务教育所形成的巨大规模的、低成本的相对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优势。

  中国拥有大量受到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口,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已达到12年,这在发展中国家中是非常领先的。另一方面,中国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相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工资上涨,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人口的工资增长还相对不足,甚至在一些岗位上还出现民工工资多于大学生工资的情况。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在世界上也是相对较低的。随着198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的推移,以及在本世纪初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现在每年有60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些人口似乎是值得担忧的就业困难的人口群体,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拥有大规模低成本的相对较高教育培训的人力资本是当前中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因此,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大量低成本的人力资本相结合,将构成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比较优势,此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需要发展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标准化的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需要在产业链环节中发展一些更加需要较高教育和技能的设计、专业加工和营销环节,并推动产业链地位向微笑曲线的上端转移。因此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红利,将会推动中国产业调整升级和产业链地位上升。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