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有阻止经济下行的足够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5-03-26 09:50:28  


 
  对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推动作用的力量在哪里

  文章分析,近3年来,宏观调控的“微刺激”措施起到了“保下限”的作用。但经济增速下滑具有惯性,如果没有阻止下滑的足够力量,或者一旦国内外经济环境有个“风吹草动”,即出现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经济运行就有可能滑出下限。因此,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已不是在短期宏观调控层面所能解决的,也不是单纯靠市场机制调节所能解决的,因为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和惯性。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需要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更高层面,也就是从中长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层面,寻找对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推动作用的力量。这就需要从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用好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寻求中国经济发展在资源配置空间格局上的战略性重大突破和创新,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棋局,释放巨大的需求面和供给面潜力。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展开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这一探索的主要时间表如下: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2013年11月纳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2014年3月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1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专门研究“一带一路”规划问题。

  2013年5月,习近平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他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他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2014年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此前一个月,“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明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这标志着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三大国家战略正式形成。三大国家战略的形成,是中央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情况下,根据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作用。

  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中国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广阔的合纵连横,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结构大调整,以点带线、由线到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城市群;能够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互联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能释放提升投资的巨大潜力,而且能释放扩大消费的巨大潜力,使消费在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使投资更好地发挥关键作用。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能释放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而且能释放拓展外需的巨大潜力,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经济增长。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能释放需求面的巨大潜力,而且能释放供给面的巨大潜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升级。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于中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长远意义。

  2015年,虽然经济增速仍会有所回落,但有望触底,完成阶段性探底过程。同时,三大国家战略将实现良好开局。2016年至2020年,以三大国家战略为引擎所释放的新动力,加之“十三五”规划的启动实施,将会积蓄起经济增长向上的推动力量,使经济增速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