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邓聿文: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5-03-24 10:03:25  


2015年中国经济必须保增长和促改革同步推进,才能真正体现新常态之特质。
  中评社北京3月24日电/2015年是一个具有标签意义的年份。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还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结构调整的紧要之年。这诸多“之年”碰到一块,说明了2015年的不同寻常,其实正是新常态的表现。

  中国金融报发表民革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理事邓聿文文章表示,经济新常态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告别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对于中国经济能否保证中高速增长的问题,学界其实并不乐观,很多人忧虑经济的问题不是强身而是保命,有可能较长时间锁定在中低速增长的路径中。一些学者最近发文表示,中国去年较为平稳乐观的经济数据存在两个“看不懂”:平减指数与CPI、PPI的关系出现了显着背离,发电、运力和货币这三个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与实际经济增速背离。如果按照消费与工业物价走势,以及电力、运输和货币所表现出的经济运行态势,去年的实际经济增长水平可能已经“破5”,现价增长率更可能在去年四季度已经进入负值。假如这种看法是真实的,7%的经济增长目标其实不低,不经过努力很难达到。

  当然,既是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方式也要跟着改变。即使是保增长,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大上项目,尤其是上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必须在保增长的同时,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此,需要进行程度更深、领域更广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多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行力度更大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遏制国企大扩张;围绕实体经济进行深层次的金融体制改革,消除引爆地方债务危机的燃点;扎实进行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率;下决心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遏制收入分配不合理现象蔓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这也就是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的,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文章分析,2015年,中国经济必须保增长和促改革同步推进,才能真正体现新常态之特质。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在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啃了不少硬骨头,今年仍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和问题并未因国力增强而有所改善乃被克服,相反,进一步恶化,如贫富分化加剧;资源环境被严重破坏;经济结构失衡,转型升级缓慢;社会结构的固化与碎片化;主流意识形态缺乏解释力;腐败的弥漫性蔓延,政府信用恶化;权力失控,法制松弛,滥用专政工具等等。上述矛盾和问题在经济高增长时期,可以因蛋糕做大,收入增长而被暂时遮蔽或不显突出,但在金融危机后的近二三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剧烈,债务问题凸显,影响财政、就业和公共服务,留给政府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多,若它们迟迟得不到缓解,中国将极可能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鉴于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加上人口庞大,如果走不出这个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堪忧。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深化改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