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葛剑雄:如何建构统一比统一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4-09-21 10:39:02  


葛剑雄,1945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学者教授,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中评社北京9月21日讯/今时今日,中国面临着各种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周边日本、韩国、越南与中国的纠葛与争端,内部西藏、新疆、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敏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这一切的问题都指向“中国认同”:周边国家的中华文化认同、内部民族的国家认同。在漫长的历史分分合合中,一次次的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今日的“中国”,“统一”与“分裂”历史交替中,不同的政权下,各民族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如何认同“中国”,在学者葛剑雄看来,大有不同。以下是搜弧文化对著名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统一”与“分裂”长达二十余年的葛剑雄的专访《葛剑雄:如何建构统一比统一重要 给少数民族一点好处不是民族平等》:

“大一统”是一个变动的复杂的观念

  搜狐文化:历史上,“中国”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意义上的概念,还是一个文化圈的概念? 

  葛剑雄:最早“中国”这两个字只是指很多居民点中的一个,也就是说国君所住的那个城就叫“中国”,后来逐步扩大。比如说商朝的国君居住的地方就是“中国”,到东周礼崩乐坏后,大诸侯慢慢地都把自己住的地方称为“中国”,到秦朝逐步成为了一个政权统治范围的代名词。所以它的形成过程首先是一个政治的共同体,与此同时又逐步发展成民族的共同体,而且族群的共同体就指华夏,华夏以后的汉族住的地方叫中国,相对的,周围蛮夷住的地方就不能叫中国。

  但是,“中国”又是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就是说,华夏文化、汉文化传播的地方就是中国。比如说,除了中国本土以外,历史上朝鲜半岛的大部分都认为自己是中国,越南,特别是越南北方也认为自己是中国,称“小中华”或者“南天中华”。相反,当时不在汉字文化圈的一些边疆地区,就不被认为是“中国”,自己也不以“中国”自居。

  所以,“中国”它最早是一个政治概念,逐步也成为一个文化概念、族群的概念、地理的概念。地理的概念相当于“中原”,明清时期,从大的方面讲,“中国”就是指王朝统治的地方,但清朝往往把周边也看成是中国的,所以这个概念并不是严格的。真正成为一个比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应该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简称“中华”、“中国”,后来逐步统一以“中国”作为简称,这时候才成为一个完整的政治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续了这一名称。

  搜狐文化:在您看来,为什么中国人思维里会有根深蒂固的“统一”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