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宪政文化基础──克己复礼

http://www.CRNTT.com   2013-08-01 09:28:33  


石之瑜
  中评社北京8月1日讯/学者石之瑜今天在联合早报撰文《中国宪政文化基础──克己复礼》表示,民主宪政不仅止于是价值选择的问题,也是社会文化的问题;以儒家文化推动民主宪政,需要有自发的价值为后盾,儒家社会自发的文化价值不是自由主义,而是克己复礼近乎仁的价值;在社会普遍认同做人应该自我克制的文化价值之下,对于社会个人的过度自由,或对于政府权力的过度介入,就有了判断基础。文章详论如下:
 
  到底宪政是否适合中国?民主法治是否适合中国?自由主义是否适合中国?这些问题所引发的不仅是关注,而且正在形成知识界借以相互人身攻击的话题。这样的相互攻击,已经愈演愈烈,彼此视若仇仇。可见,民主宪政不仅止于是价值选择的问题,也是社会文化的问题。

  关于19世纪以降所发展出的宪政制度,若移植到中国的思想与文化环境后,有多大的适应上的困扰?首先,宪政的核心就是保护人权,论争者所遭遇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人权与秩序之间拿捏,而他们拿捏时所抱持的态度,不仅关乎自身状态与当下事件,也涉及西方文化入侵中国文化的忧虑。

  其实,这未必是中西问题。虽然民主自由所保障的是个人,但个人同时具有个性与群性,所以民主自由的建立,应该同时保障个性与群性。为了保护个性,就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力;同理,为了保障群性,就必须透过限制个性以建立秩序。这个看似矛盾的道理,在中外都不陌生,包括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都在探究。

  群体的存在如果不能支持个体发展,谁还在乎秩序?如此,个体就失去必须要属于群体的道理。而为了保障群体,个体又必须受到限制,否则秩序大乱,强凌弱,众暴寡,个体连带会受到侵犯。在这一层意义上,儒家文化所关心的群己分际,与当代民主自由或宪政制度所面对的群己或公私分际,无分轩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